电影《打过长江去》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关键时刻,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潜入江南与敌人殊死斗争,为祖国统一而舍生取义、无私拼搏的动人故事。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你,会对我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打过长江去》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虽然故事背景是有着“百万雄师”的渡江战役,但《打过长江去》的切入点却很“小”——影片将视角聚焦在了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派往江南打探敌军情报的一支先遣小分队身上,他们与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用自己生命完成着党交给他们的任务,最终助力大部队顺利跨过长江。
既然加入了谍战的情节,紧张、悬疑的节奏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要素。影片一开场,就是一段紧张到令人窒息的国民党军官假装地下党、伏击先遣小分队的情节。
电影并未急着亮明演员身份的好坏,而是通过表情、音乐、台词各种细节暗示,同时用各种镜头切换加强悬疑感;阴谋败露之后,两队人马立刻展开激烈的对战,小分队死伤惨重,差点团灭,让观众心都悬到嗓子眼了。这一上来就发大招的电影,编剧实在太会玩了!
更不用说接下来因为传送情报,而招来国民党围剿的巷战戏,精彩到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本片的枪战戏使用的全部都是空包弹(虽然没有真实火药,但具有一定杀伤力和危险性),且全员无替身拍摄,让这段戏拍得异常真实和刺激,仿佛空气里也有着火药味;连演员事后也说,拍摄时已经完全融入角色,完全顾不上危险,仿佛真的牺牲也不害怕。
这部电影不仅有精彩的故事,还蕴藏着对战争的思考,对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塑造。影片中兄弟李绶光与李绶明,从小相依为命,但战争中两人分属不同阵营,战场相遇,弟弟本应向哥哥开枪,但陷入了沉思;哥哥有机会杀弟弟,却也无从下手......兄弟二人在荧幕上纠结,我在荧幕下纠结,因为交战的双方都是中国人,都是百姓的子弟。
现在看来,当时没有国际国内坐下来谈话的条件,各方势力角逐,战争的乌云驱之不散,内战是命中注定!纵观中国历史,政权和平的过渡,屈指可数,“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则是常态。所以,打过长江去,这是无奈的选择,李绶光、李绶明的兵戈相向是影片中的暗喻。这场战争的意义,作为后人我看到了:统一了全中国,和平来之不易。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嘴里像含了蜜一样香甜。
影片里,弟弟为了救哥哥,英勇牺牲,看到这里,我流泪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完电影,我走出影院,浮想万千,心潮澎湃,陷入了深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当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国虽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然而南海风云起,西山寇盗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下最关键的是学好知识,掌握本领,以最佳状态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告慰革命先烈,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打过长江去》观后感范文500-800字【精选2篇】】相关推荐文章:
武汉建党百年长江灯光秀感后感 武汉表演建党百年长江灯光秀感后感
《功勋》观后感范文三篇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范文
《乌合之众》观后感范文800字 《乌合之众》观后感范文精选三篇
电影美人鱼的观后感 美人鱼的观后感范文
我爱范文 » 《打过长江去》观后感范文500-800字【精选2篇】
免责声明:本文由runsly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