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观看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1000字优秀2篇

runsly 栏目【作文】【作文大全】 已阅0

“第一书记”指驻村第一书记,也是田野乡间跟老百姓走到最近的人。这个“第一”包含着勇气、担当、职责、使命。影片以一位八零后书记旺青罗布的故事作为开篇,他在扶贫上选择了养羊,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800字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1000字【1】:

海拔高达 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终年酷寒,西藏尼辖乡宗措村就坐落在山脚下。

“宗措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向阳而生”,然而多年以来,这个村子始终没有像样的产业,几十户牧民靠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忙活一整年,往往只有几千元收入。

33岁的旺青罗布第一次来到这里时,面对四下茫茫旷野,不知从哪下手。

“路是人走出来的,总会想到办法的。”

通过考察与调研,旺青罗布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羊”身上,把发展羊产业作为斩断”穷根的方法,让村民真正地“向阳而生”。

养羊的过程并不顺利。

除了酷寒的环境导致的交通不便,饲料运送以及出栏贩卖都是困难重重,旺青罗布还要面对的难关是部分村民的不信任。

这个在高原土生土长的藏族青年,有股“轴劲”,他始终相信,人跟人之间的感情,能够融化最厚实的冰雪,也能够征服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为此,他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去村民家做思想工作,带着村民垒羊圈,星夜为了守护羊群与狼斗智斗勇为了省下运输饲料的钱,天不亮开车几百公亲自去拉萨拉货……

“羊的事比天大,我们一只羊都不放弃。”这个平时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憨厚的小伙子,一旦谈到“羊”的问题,此时一脸严肃,眼神里容不得半分质疑。

两年过去,旺青罗布的付出得到了回应。曾经被自然冷落的村庄在脱贫攻坚的号角中彻底苏醒,通过成立养殖合作社,发展羊产业,宗措村如期脱贫。

旺青罗布书记的故事,被记录在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中。在刚刚结束的脱贫攻坚战中,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作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他们的付出、汗水与努力,值得被记录,以提醒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的来之不易。

赢得群众信任、发动群众力量,没有捷径可走,就得扎下根、扑下身、蹲到村。西藏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为了说服56户村民集中饲养珠峰绵羊,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讲清养羊合作社的好处,分析收入效益;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第一书记罗洪,针对博作村严重的失学辍学现状,多次挨家挨户地对家长及孩子进行劝导,苦口婆心讲解教育的重要性,陆续将孩子送回校园;望谟县乐旺镇坡头村驻村书记刘恭利几年间风里来雨里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村里的男女老少熟悉得像一家人,被誉为贫困户的“孝顺女儿”……正如旺青罗布所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够融化最厚实的冰雪。

这是一部记录青春、奉献、责任、勇气的影片,这同样也是一部记录第一书记真实心路历程的影片,他们的勇气与失落、他们的执着与愧疚、他们的坚定与柔情,都被真实地记录在银幕之上。

“近一亿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超1800人为之牺牲奉献”。屏幕上简单的两句话,屏幕下最催泪的瞬间。

影片结尾,当那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书记的照片闪现在大屏上时,全场陷入静默,不少观众哽咽落泪。我们知道,在这场中国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和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交付。

此刻,无需多言,因为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800字【2】:

看到《我们是第一书记》宣传海报的的瞬间,“我们是第一书记”七个大字涌入眼帘,其上一行小字写着“近一亿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超1800人为之牺牲奉献”,画面正中一轮硕大的红日从连绵的大地群山尽头升起。瞬间感觉自己被击中,那是源于我与电影的主角们,第一书记,干着同样扎根基层土壤的工作。但作为选调生的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第一书记是经验更为丰富的前辈,看电影的过程与其说是一场观影,不如说是一场观摩学习。

学习勇于开拓,做群众的致富领路人。影片开幕就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色,但非彩色而是压抑的黑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片壮美的背后是贫瘠。这里是平均海拔高达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严酷险峻的自然条件导致村民一度因为贫困无法维持正常生活。面对这里的酷寒环境和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旺青罗布书记苦思出路,谋划方案,劝说村民,兴办养殖合作社;又亲自带领村民建设养殖圈舍,谈判草料价格,防守狼群袭扰,联系销路卖家......如此奋战两年多,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全村如期脱贫,在贫瘠的高原上开拓出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学习关怀备至,做群众的暖心劝学人。“村里家家户户都认识他,他也了解家家户户的情况”,胡小明书记对村情知根知底,和群众们心贴心,对工作鞠躬尽粹,“仅仅2个月时间,他就徒步近200里,入户150余次,走访群众600多人”。如此,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达,才能让这个曾经一度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的彝族山村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积极拉动2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 “一村一幼”工程,在2017年春季实现全乡幼儿入学全覆盖。影片中还记录下胡小明书记直面辍学初中生,用理劝说,用爱感化,从校园、家庭多方开展工作,力争全村没有一个适龄失学儿童。

学习栉风沐雨,做群众的家园建设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属于黔西南大山深处坡头村的真实写照。易地搬迁,成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刘恭利作为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本村此项工作。然而,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安土重迁,“恨是恨这个地方,但是你无法走出去,生在哪里,就死在哪里。”说出口的是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藏在心里的则是对搬迁的未知与不安。刘恭利书记意识到,走进村民的心里,是搬迁工作的第一步,从此“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大地上多了一个栉风沐雨的身影。刘恭利书记带队走遍全村,晓以利害劝说,逐一解决困难,还带着村民们去看新居,直观地了解搬迁的好处。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终于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家。

观影结束,回味良久,自己又去搜索了影片中出现的一名名第一书记:王秋婷、曾红梅、王路、黄文秀、冯永成、文伟红、刘恭利、曾翙翔、胡小明、王新杰、龙俊......一一学习他们的事迹。现在写下这篇文字,无意中再看到电影宣传海报,才发现其中的内涵是如此丰富:连绵的大地群山上有人推着板车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帮助群众异地搬迁;有人倾力扶起成片倒伏的作物,为了人民和国家的丰收奋战在一线;有人在大山深处建立校园,在孩子的敬礼注视中升起五星红旗;有人在高原悬壁放牧羊群,眺望未来幸福的致富生活......正是这片充满奉献与牺牲的大地,才托举起了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红日慷慨的挥洒自己的光芒,温暖这大地上的人们,也为大地尽头连绵的坟茔披上金辉,那一座座墓碑,好似一座座丰碑!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数百万名村镇干部致敬!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三百多万名驻村干部致敬!向牺牲在扶贫一线的一千八百余名的驻村干部致敬!

【党员观看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1000字优秀2篇】相关推荐文章:

2021《第一书记》观后感800字

2021最新电影《1921》观后感5篇

2021最新电影跨过鸭绿江观后感作文

标签: 党员 观看 电影 我们 第一书记 观后感 1000字 优秀 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