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一年小结及总结

小编 栏目【范文】【工作总结】 已阅0

  中小學德育工作一年小結及總結

  我校德育堅持以黨的xx大精神爲指導,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以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開展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樹立遠大志向爲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教育爲主線,幫助殘疾兒童初步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意識,不斷充實和完善學校德育内容,努力開創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一、抓好師資隊伍建設,營造全員育人氛圍。

  1、發揮德育領導小組的核心作用。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校長負總責,德育處與各部門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隊伍爲主,全員參與。領導以身作則,時刻接受廣大教職工的監督,工作中做教師的表率;建立起“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

  2、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将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實措施,大力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組織教師定期學習時事政治、《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及有關教育法規,樹立正确的教育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良好的校風與教風。

  3、加強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導。我們采用請優秀班主任做經驗介紹、外出培訓等不同形式,不斷提高班主任的素質水平。每月開好一次班主任例會,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文明班級的評比機制,堅持從形式和内容兩方面公正、客觀地衡量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以科研爲導向,以育人爲目标,做到工作到崗,指導到場,示範到位。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1)、規範班級教室布置。在規範班級布置的同時,要求各班體現班級特點,營造生動活潑、潔淨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

  (2)、舉辦讀書節活動。學校通過開放校閱覽室、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做好、進行閱讀之星、書香班級評選等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讀書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讀書能力;使校園文化環境得以優化,營造了和諧的書香校園。

  三、重視載體建設,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德育工作。

  1、抓好日常管理及常規教育。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學生的常規管理,尤其是文明禮貌教育,全校以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爲内容,開展“争當文明之星”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爲主,紅領巾文明監督員爲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校繼續強化了“文明班集體”的創建評比活動,通過衛生、守紀、兩操等常規的評比,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況,增強了學生的競争意識,同時也規範了學生的行爲,爲創建文明校園、平安校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寓德育于學科教學之中。抓好課堂教學,注重學科德育滲透。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的教材特點,結合教學内容,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尋找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結合點。遵循由溔肷睢⒀?驖u進的原則。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加強少先大隊主陣地建設。

  1、完善少先隊制度,促進少先隊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德育處完善各項制度,要求少先隊及早制定出學期工作計劃及活動安排,使少先隊活動有布置、有落實、有記錄、有總結。各中隊也都有各自中隊工作計劃,根據中隊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各種記錄齊全。

  2、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活動是少先隊的核心,将少先隊思想道德教育和體驗教育活動貫穿始終,根據每月的時令特點,既注意傳統節日和紀念日,又抓住重大事件,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兒童的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推動少先隊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

  比如少先隊大隊部以教師節、國慶節、建隊日等各種節日爲契機,以征文競賽、板報、德育基地、主題班會等爲教育陣地,寓教于樂,着重抓好了愛國主義和傳統美德教育,弘揚民族精神,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文明、健康地發展。

  五、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德育合力建設。

  1、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訪工作、開好家長會。在此過程中提出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常規要求,使孩子在家長指導下,加快常規養成

  2、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教育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增長見識,了解社會,了解家鄉變化,感受祖國的騰飛。爲殘疾學生融入主流社會奠定基礎。那一世

  一期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學校德育工作不斷在實幹中創新,在創新中追求實效。所有班主任付出了辛勤(《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觀後感及心得)努力,兢兢業業地做好深入細緻的教育輔導工作和研究記錄工作,奠定了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發展的基礎,爲創建良好的班風、校風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期待着今後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願學校成爲師生們的家園、樂園。

  延伸閱讀:

  全市中小學德育研修廣深學習彙報會講話稿

  同志們:

  今天全市中小學德育人,在一個主會場九個分會場,以全市德育研修班廣深之行成果彙報會爲平台,旨在聚焦德育工作,分享成果、促進交流、提升認識,進一步推進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這次廣深學習在學院德育研培史上是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久、規格最高的一次研修活動,應該說學院向推進德育研培工作深入開展,加快德育隊伍建設的美好明天,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今天的彙報會從德育研培實際出發,圍繞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建設這一核心要素,從六個方面展示了學習的過程與成果,思考和啓示。這支由79人組成的德育研修班向深入思考德育工作,增強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美好目标,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些經驗與作法求真務實、特色鮮明,值得學習借鑒。

  黨的xx大大報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x屆x中全會報告也提出,堅持立德樹人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諸多舉措的基石。立德樹人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教育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中國特色教育理論與時俱進的品質。20xx年x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構建核心素養體系是“培養什麽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一條重要途徑。20xx年2月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指出,核心素養最突出強調的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育德,育心,育魂,助力學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适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今後德育工作需要不斷努力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p#分页标题#e#

  目前,從全市中小學德育研培工作的整體來看,德育工作理念較爲先進,德育隊伍綜合素質較高、德育研培日漸走向深入,應該說成績是主流,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樂觀。一是德育地位不夠突出。一些學校對德育工作的态度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二是德育内容不夠豐富。内容單調、零散,不成體系,有的還僅局限于抓紀律和行爲規範教育,課程育人的功能虛化、弱化,德育主題活動不能經常開展。三是德育效果不夠明顯。存在形式化、成人化傾向,有較強的臨時性、随意性,對當前社會反映比較強烈的一些問題,如:單親家庭子女、留守兒童教育、網絡問題等,缺乏深入的調查與研究。四是德育評價機制不夠完善。還停留在以分數論英雄、以升學看成敗的階段,涉及德育評價的指标分量不足、内容不具體、考評辦法缺乏操作性。

  這些問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既是存在的不足也是發展的空間。下面,我就德育研培工作談三點建議和要求:

  一、 從虛到實,增強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一是要有清晰的目标。《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确指出:“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是學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德育工作的宏觀目标。學校德育工作要圍繞這個宏觀目标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微觀目标,微觀目标要體現在小,細,實上。小,就是目标要落地,德育目标要力戒“假、大、空”着重加強對學生的習慣、性格、品行、人格、心理、志向等方面的培養和教育。細,就是要分層分類的制定目标,要有清楚明了的表述。奧林學校陳曦老師介紹的福安學校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制定的感恩、擔當、自律的德育目标與内容,就是對德育總目标的分解與細化,條理清晰,方向與引領性強。實,就是目标要有可操作性,三永學校政教主任張秀輝以德育案例的方式,分析了4所學校的學校、年級、班級三級目标的具體内容和操作過程,這就是德育目标的細化與落地,是由溔肷睿?傻偷礁撸?纬上盗械掠?勘甑倪^程,操作性很強。

  二是要有成熟的模式。毛澤東同志曾作過一個精妙的比喻:要“過河”就要先解決“橋和船”的問題。要實現目标,完成任務,就要先解決内容和方法的問題。實現德育目标,就必須要先找出“橋和船”,形成工作模式。首先,模式的構建要科學,要在一定理論指導下,能夠體現學校文化。新潮學校副校長孫靜在彙報中,将8所學校進行了對比,從德育理念,育人功能、實施過程、課程建設四個方面思考了德育體系構建與學校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學校文化引領下德育模式構建的具體實踐。八百垧一小政教主任楊秀紅談到的主題化、系列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則是對學校文化的具體操作和生動表達,是德育模式構建與實施的重要内容。其次,德育模式的構建,是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定型的德育活動結構。大家所熟悉的佳木斯的“五心”教育模式、河北衡水中學的“三全”德育模式等,都是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德育模式就是告訴我們在什麽時間,什麽地方,選擇何種内容,采用何種方法,做何種事情,達到怎樣的效果,進行怎樣的評價的一種德育規律的探索,這種探索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三,德育模式的構建,應從實際出發,形成本土特色。餘秋裏說:“沒有哪一個城市在未誕生之前就有了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蘊;沒有哪一個企業和城市走過短暫的曆程卻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亮點。”xx精神、鐵人精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質,是十分珍貴的德育資源,認真研究其内容、構成、實踐等方面的特色,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德育模式,對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以“有教育目标、有課程标準、有教學内容、有課時安排、有任課教師”的系統課業設置爲标志,xx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已經納入了xx市的國民教育體系,進入了課堂、進入了校園。我們要認真研究“兩個精神”教育,打造出xx教育自己的德育特色。

  三是要有延伸的領域。德育無處不在,除常規途徑,我認爲還有這樣三個方面,需進一步關注和研究。第一,是要做實學科德育。杜威說“教師的教學,每時每刻都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德育不應與教學割裂開,新課改以來,教學目标從雙基到三維目标再到核心素養,教育從育分不斷走向育人,使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育人價值。肇州實驗小學副校長史國慶在彙報中談到了書香小學,這所學校将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相結合,按照學科育人價值實現的需要,開展教學設計,切實發揮了課堂這個主陣地的育人作用。第二,是要注重家校合作。學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但學校要幫忙指導好家庭教育。剛才杜蒙縣一心鄉中心校副校長劉喜文介紹了他們學校留守兒童和單親孩子多的現狀,學校接下來将在組織建設、文化形成、活動開展、家長學校等方面加強建設,充實完善家庭教育的内容,這些想法和打算都是從實際出發,對增強家校合作,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很有幫助。第三,是要完善評價機制。評價與課程、課堂一起被稱爲是教育内涵發展、品質提升、本質展現的三大建設。現在,大多評價方式還基本停留在分數決定一切的層面上,德育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要特别關注育人層面的設計和實踐,緊緊圍繞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這9個體現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進行綜合考量,使評價不僅成爲尺度,更要成爲育人的環節與過程。

  二、 由點到面,提高專業引領與服務水平

  一是打造過硬的隊伍。一方面是要加強德育教研員的隊伍建設。教研員,作爲全市德育工作的領跑者,自身功夫必須要紮實深厚,一個優秀的德育教研員要具備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指導能力、評課能力和教學能力。既要認真學習國家、省、市關于德育工作的方針政策,還要多調研、多深入一線,多了解學校發展脈絡,多掌握師生思想動态,多給基層學校、教師提供高質量的研培引領與服務。另一方面是要加強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學院德育教研部、各縣(區)進修校要努力爲全市德育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提供正能量。把培養專業型隊伍作爲研培能力建設的核心,積極搭建平台,打造出一支素質優良、業務過硬的德育隊伍。二是對重點領域進行研究與實踐。針對當前全市德育研培工作實際,要重點開展好六項工作。第一,抓好德育模式的構建,學院德育教研部牽頭開展此項工作,采用三級聯動的方式,開展調研,全面掌握全市德育工作的基本現狀和特色亮點,探索高中德育模式構建的新途徑,提升初中、小學德育模式構建的新水平。第二,抓好德育課程的自主研發。聚焦學校德育實際,立足本土,圍繞德育模式、德育活動、班級文化、家校共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班主任專業化建設、xx精神、鐵人精神教育等方面進行課程研發,挖掘本土德育人才,物化研發成果。第三,抓好班主任研培工作。做好骨幹班主任認定、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班主任核心素養大賽等專項活動,激勵班主任的職業成長與專業發展,促進全市班主任隊伍總體素質提升。第四,探索創建“互聯網+德育”的工作機制。哂

标签: 中小学 德育 小结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