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是不少人的爱好。一根竿,一缕渔线,人在碧波前闲坐,悠哉游哉,空气是清新的,风景是优美的。一根钓竿在手,忘记了其他,就好像山水间的云彩般惬意,钓鱼之乐,让人向往。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唐·李郢《南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钓鱼,一家人都上阵了,实在热闹。小儿子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做鱼线。丈夫倒裹着头巾,身边倒满了一壶酒,散发着浓浓的香气。日头已上了两竿,鱼儿不停地咬饵。一家人在南池有说有笑,好不快乐呀。
对于喜欢钓鱼的人而言,这是一种什么也比不上的愉快的体验。
七尺青竿一丈丝,菰蒲叶里逐风吹。
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
——唐·李群玉《钓鱼》
守在岸边钓鱼,钓鱼竿是七尺的青竿,而鱼线是一丈长的丝线,水里的菰蒲叶在风中摇曳有声。诗人几次举起手抛饵,却惊动了沙滩上已经休憩的水鸭儿。水鸭儿打破了垂钓的宁静,但这过后一定是更安静了。
老者钓鱼,相当随意,有鱼没鱼好像都没什么打紧,耐心地等待就可以了,这符合老年人的心境。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唐·常建《戏题湖上》
一位老人坐在湖边的石头上垂钓,湖里桃花随着碧波流淌。长长的竹竿,无边无际的水波,也不知道是哪个会吞钩啊!没关系,等吧。颇有姜太公钓鱼的意味。
相比之下,初学钓鱼的小孩可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有些紧张了。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的小孩刚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之上,身边掩映着碧草。有过路的人前来问路,小孩远远地就摆了摆手,害怕惊跑了鱼儿,不敢回应。真是一个可爱,有趣的孩子啊。
能钓上几尾鱼,对于垂钓的人来说,是上天的奖赏,足以让人喜出望外,很有成就感。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唐·郑谷《淮上渔者》
江水之上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以船为家,船儿在风中随水漂移。他刚刚钓得了一尾鲈鱼,儿孙们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做饭,欢喜而忙碌。生活是清苦的,但也总有收获的时候,而快乐也是很简单的。
钓得鱼归,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短短蒌蒿浅浅湾,夕阳倒影对南山。
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
——明·陈宪章《赠钓伴》
在初春的水岸垂钓,浅浅的水湾旁,满是短短的蒌蒿,生机盎然。夕阳西下时归去,残阳倒映水中,与南山的倒影相对。大船小艇的人们返航,收获不小,划桨声、唱歌声、欢笑声,吹笛声响成一片,无比欢快热闹。
也有人,钓鱼钓得忘了时间,直到夜幕降临才回来。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司马曙《江村即事》
钓鱼归来后,连船也不系,江村月亮渐渐沉没,正是睡觉的时候。即使船儿夜间被风吹走,也不过是在开遍芦花的岸边而已。此时万籁俱静,钓鱼到了这个时候,可见诗人乐而忘返啊。
钓鱼,既是为钓鱼,却也不仅是为钓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翩翩飞舞,溪水中漂浮着鲜艳的桃花花瓣,这个时候,鳜鱼正肥美。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穿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垂钓。这一点雨不算什么,怎么能回去呢!光是眼前的风景,就足以醉人了啊。
钓鱼,和自然亲密接触,无比美妙。
爱钓非爱鱼,无鱼心已足。
闲把一竿行,迥塘泛秋绿。
——清·沈彤《钓鱼歌题凌支南真》
钓之乐,不在乎鱼,没有鱼,诗人也心满意足了。闲闲地拿着一根钓竿,池塘里的秋水泛着碧色,诗人亦是一派闲适之情,哪里管鱼儿上不上钩,有没有收获呢。垂钓,看风景,养眼也养心,就够了。
我爱范文 » 钓鱼的句子心情短语(钓鱼之乐在乎山水间)
免责声明:本文由runsly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