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初试第一的考研经历

小编 栏目【学生】【大学励志】 已阅0

北京大學初試第一考研經曆

此文寫于我正式爲考研準備一周年之際,在此,我想向那些在我人生中給我不斷激勵和幫助的親朋好友以及在我大學期間最爲困難仍然守護在我身邊的人表達最論吹闹x意,希望你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平平安安,好人有好報。

再次走近你-我的考研經曆

時間如箭穿梭,一晃兩個多月,去北京複試的日子已經漸漸遠去,我知道考研對我而言已經徹徹底底的結束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那段包含了我所有光榮與夢想的日子,那段激情澎湃的日子都不可挽回的被時間老人帶走了。不經意間我已經成爲了未名湖畔的學子。再回首,令我偶爾仍然不敢相信的是我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四年前就夢想着的學校,仔細回味考研路上的一點一滴,我發現最爲寶貴的财富并不是考研的結果本身,真正值得我驕傲的也不是能考到第一名。應該說,考研是我有生之來第一次一個人獨自面對巨大的挑戰,第一次在人生處于大的逆境中尋找

到了突破口,第一次動用了可以利用的資源精心籌劃的一場戰役。在考研的途中,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忍耐,學會了放棄;在考研途中,我充滿了理想,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希望。這些寶貴的經曆在未來的人生中都将使我受益匪湥?驙懳也辉俸ε拢?覉孕烹b要勇氣與智慧同在,nothing is impossible!

第一次接觸考研還是大二下學期的事情,由于珠海校區的封閉,當時我的覺得考研是一件很遙遠很困難的事情,記得那年的5月份,我花了兩個星期上一些學校的網站去看看各個學校的研究生專業招生目錄,因爲覺得很難,當時隻要是我覺得聽過,感覺還過得去的學校都進入了我的視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仍然不清楚自己想考的方向,期間陸陸續續的換了好幾個專業,自己也非常的迷茫,總在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間徘徊。有的專業接觸了以後發現自己不是真的喜歡,有的專業又擔心考不上。真正的轉變是在去年5月份聽完了新東方校長俞敏洪來中大的演講後,在這次演講中,俞老師那頗具煽動性的演說激起了我對北大的再次熱烈啓盼,他演講中的幾個北大牛人的成就也成了我渴望達到的高度,一股在大學生活中早已淹沒的熱情不可遏制的迸發出來。在此之前,我承認我是很膽怯的,不是沒有考慮過考北大,但總覺得那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目标,我總是将這種渴望壓抑在心頭,不願意去面對可能由它帶來的巨大風險。可是這一個晚上,在這樣一場演講之後,我已經開始放下了包袱。此後的幾天,我仍然在猶豫中,每天都過得很心慌,我知道我将迎來人生的一個重要挑戰,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來面對它。也許我天生就是一個渴望挑戰的人,我很難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可一旦做出後,就是九頭牛也無法拉回。那一晚後,我知道我已經不再可能再去考慮其他的學校,除了北大,其他的學校已經無法激起我全部的鬥志。在與自己的較勁中,我漸漸的安靜了下來,把最後的一絲猶豫也抛進了珠江,取而代之的是近乎完全的自信。從6月份的中旬起,在我真正爲北大準備的半年多時間,我一直堅信自己能考上北大,并爲之投入了巨大的熱情,直到現在我仍然在爲我這半年來無比的執著和樂觀的情緒所感動,因爲在前往北大的途中,我收獲的不僅僅是考研的勝利,還有可以應對未來人生中不可知困難的許多寶貴财富。(在考完研後,接觸過很多打算考研的師弟師妹,發現很多人也對未名湖滿懷憧憬,但與我以前的情況類似,很多人覺得這個目标可能遙不可及,覺得這個目标太過困難,也有一些人同我一樣,是很有那種挑戰精神的人,隻是我覺得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沒有勇氣的邁出這最爲關鍵的一步,從而也喪失了激發自身潛能的機會,"人生能有幾回博",所以今日回想,我雖然完全有能力考上北大,但如果當初勇氣邁出這一步,也許我就無法看到山外的風景。因此,在此還要特意感謝一下新東方的俞敏洪校長。)

考研需要的不僅是激情,而且需要精細的策劃。很慶幸,我從考研的第一天起就找到打開勝利之門的一把重要鑰匙,我對自己說,我現在要積極的動員身邊的全部力量來爲考研勝利這一終極目标服務,在考研期間,我一改大學四年來懶散的處事作風,任何事情隻要認爲對考研有幫助,我就會努力去争取。我考的是本專業,這是在考慮到了我未來想從事的事業以及個人興趣等各方面因素後做出的決定,在北大的各專業中,并不算太難考。隻是大學三年來,對專業的不熱心,每次上課都成了背單詞,看課外書的好時光,三年來,除了拿過一次三等獎學金外,其他時候成績

排名都處在很靠後的地方。因此,我并不覺得考本專業有多大優勢,一切都得從頭開始。6月份,我花了10天左右的時間仔細看了一本寫得很好的專業書,16開的筆記本寫了整整60頁,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算專業入了門。馬上就到了7月,實習以及實習的後期工作,占據了考研準備中最爲寶貴的兩個月,不過在實習期間我一直都精力充沛,樂觀積極,我明白這是一種好的态勢,是我壓抑已久的能量迸發出來的必然。8月,當實習的事情基本完畢之後,我回了一趟家,放松一下心情,也爲了和父母更好的溝通,争取他們的支持。回來就已經快9月了,考研的全面備戰已經打響了。

仔細分析以前的考研試卷,并對其進行分析找出規律在我看來是最爲重要的一個步驟,各個學校的出題風格迥然不同,以北大爲例,多數學科出的都是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的知識面廣,要讀過很多書。我的專業複習在事後看來是非常成功的,可複習期間卻是異常的辛苦,由于是考本專業,幾乎所有的專業書都可以找到,而北大的題目有很多又出得很廣,甚至有個别題目我到現在也做不出來。爲了以不變應萬變,我前前後後一共讀了近50本專業書,包括精讀和略讀,我每天上午9點左右去教室看書,中午一般也待在教室裏,晚上看書到10點半左右,然後回到宿舍,上一下網,洗個澡,到12點左右,就對着電腦将專業書上的精華部分整理出來。其實考文科專業的一個很大共同點就是将書讀薄,絕大多數人是用手抄的方式将書的重要部分整理出來。我覺得自己打字比較快,而且比較懶,所以改用電腦,此外,用電腦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不斷的修改。白天我不喜歡待在宿舍,因此晚上經常要工作到很晚,通常兩三點鍾才睡,而早上又得在九點左右爬起來,否則一個上午就沒法看書了。真的很佩服自己那個時候的熱情,我和一些一起考研的同伴通常一周會去打一兩次網球,而且多數時間是在炎熱的中午去打,他們打完球後會洗個澡好好睡上一覺,我則習慣于洗完澡後馬上就跑到一教去看書。有時候我的近似crazy的做法也給身邊考研的朋友帶來了壓力,不過我想這就是我的風格,一種認準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風格,感覺那時候我就像一台高速咿D的機器,沒有辦法停下來。這種充實的生活雖然與寂寞孤獨相伴,卻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專業資料的整理是我考研途中最有成就感也是覺得最爲辛苦的一件事,舉個小例子來說明我對專業複習的投入:進入12月份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教室裏上課,突然想起我旁邊的凳子上還堆着十幾本厚厚的專業書,心中非常焦急,一發狠,從教室後門偷偷溜了出去,把這十幾本書從頭到尾翻了一遍(很多都是以前白天的時候看過,劃過重點,所以整理起來并完全是從頭開始),把漏過的知識點好好整理了一下,輸入了電腦,這樣連續工作了12個小時,第二天就将這十幾本書還回了圖書館。專業資料的整理輸入工作一直到12月10日才完成,這是一個标志性的日子,我知道從這一天後,我隻需要對着我整理出來的資料背誦就萬事大吉了,其他的書都可以扔在一邊了。用電腦統計出來的字數顯示,全部13個專題,共111108字,我加了3個字,湊成了111111字,6個1,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征兆麽?這時候離考研還有40天左右時間,完全可以熟記這10多萬字的資料,我想我已經赢得了考研戰役中的一場關鍵戰鬥的勝利。

#p#分页标题#e#

接下來的40天,背誦成了主題詞,在離考研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有一次很有意思的握,心理特别着急,根本沒有再看進書,我于是徒步走到珠江邊,閑逛了一個小時,回來後心理一直不能平靜,反複掂量着該如何辦。最後似乎得出了結論,就是雖然隻有10萬字的資料,但還是要有重點有目的的看,我又分析了往年的試題(我認爲隔一段時間再分析一下曆年試題,對于我們不斷調整複習方向,不至于偏離正确軌道很有意義,我每一次看往年試題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有新的發現),心裏開始有了底。也說不清楚是什麽原因,從第二天開始直到考研結束,我的心态都異常放松。每天仍然告誡自己要去看10個小時的書,可是心裏一點都不着急,倒是和教室裏的一幫人混得挺熟(最後一個月我待在一個固定的教室,坐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他們中有公安考中大法學的,有複讀一年考暨大的經濟的,有中大法學考本專業的,最令我稀奇的坐在我前面一個氣質不錯的女孩居然是江西一個小地方的鄉村教師,她花最後的兩個月時間來中大準備考法碩的,在最後的一個月中,周圍的朋友帶給我的更多是感動,其實很多人考研的條件比我們應屆生要差很多,可他們非常的刻苦努力,因此我時常對自己說我沒有理由不做得更好。其實說了一大堆有關專業的話題,因爲專業對我的幫助是最大的,兩門專業我都達到了125左右,而其中的一門專業考第二的也沒有過110,在專業上的出色表現爲我考高分奠定了基礎。考研的公共課也很重要,尤其是英語,卡死了很多人,但真正拉分的還是專業。北大的文科專業給分一般都很低,我看了一下民商法考第二的那個同學兩門專業都沒有過110,而一般能過120已經具有相當的優勢,130的話則說明你在這個科目的考試中比他人要高出了一截。因此很慶幸自己抓住了重點,找到了還比較不錯的方法,也考出了高分。

關于公共課,我想說得不是太多,我的英語基礎還可以,4級優秀,6級70多,但沒有考好,考試前是放英語保政治和專業,不過以前每天仍然會花2-3個小時左右看英語。後來對答案後得知英語考得不好,處于生死一線間,于是心一直爲它懸着,也許有些東西需要有些懸念反而比較好,後來成績出來,英語剛過線1分,現在想想好笑,考試真是不可捉摸,以前知道北大有兩條線,一條總分高20分但公共課每科可以低5分,我以前都不屑于去了解。得知沒考好,花了好長時間才找到北大有關分數線的規定,才明白自己還有另一種存活方式。因此,如果想考研的話,對于那些英語稍好的同學也切不可大意,英語如果不好的話,那一定要把它當爲頭號敵人來對待,切不可手軟呀。政治我花的時間比較多,看過的書有十多本,今年政治偏偏考得出奇的容易,其實政治看《紅寶書》外加一本試題(任汝芬序列二),一本真題,考前的時事題也就差不多了。我開始看《應試精華》,看了幾遍,書都變形了,結果發現《紅寶書》寫得很精簡有條理,就改看《紅寶書》,對《紅寶書》要細細

的讀,而且從今年的試題來看,有關時事方面的比重大大增加,所以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同學也要注意關注一下外面的世界喲。

考試是在外校考的,考的時候心情一直比較沉着,專業寫着挺多的,第二天下午那門專業課寫到手快斷了,不過這樣總比沒有東西寫要好,考試前總鼓勵自己四門課都要考第一(後來想想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後來一門第一,兩門第二),下午考完後總算長舒了一口氣,欣喜之情類似于中國人民得解放時的感覺,也很确信自己能考上。寒假也一直關注考研動态,在标準答案出來後,我知道可能會死在英語上面,心一直有些不安,同時在找工作,也是斷斷續續的,3月上旬,有關北大出成績時間的消息滿天飛,我在網上聽到一則消息,說拔打一個電話就可以查到分數,那天上午10點左右爲了早些知道分數,特意去買了張電話卡。電話一直打不通,打着打着累了睡着了,迷迷糊糊中,聽到一個電話,接聽後原來是系裏的老師打過來的,他幫我向北大老師詢問了成績,我在與周公見面結束時隐約聽見他在說"你考了386,很低"。我知道今年很多學校的分數考得很離譜,也許380也很低了,心裏很麻木,经历

此文写于我正式为考研准备一周年之际,在此,我想向那些在我人生中给我不断激励和帮助的亲朋好友以及在我大学期间最为困难仍然守护在我身边的人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平平安安,好人有好报。

再次走近你-我的考研经历

时间如箭穿梭,一晃两个多月,去北京复试的日子已经渐渐远去,我知道考研对我而言已经彻彻底底的结束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段包含了我所有光荣与梦想的日子,那段激情澎湃的日子都不可挽回的被时间老人带走了。不经意间我已经成为了未名湖畔的学子。再回首,令我偶尔仍然不敢相信的是我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四年前就梦想着的学校,仔细回味考研路上的一点一滴,我发现最为宝贵的财富并不是考研的结果本身,真正值得我骄傲的也不是能考到第一名。应该说,考研是我有生之来第一次一个人独自面对巨大的挑战,第一次在人生处于大的逆境中寻找

到了突破口,第一次动用了可以利用的资源精心筹划的一场战役。在考研的途中,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放弃;在考研途中,我充满了理想,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这些宝贵的经历在未来的人生中都将使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不再害怕,我坚信只要勇气与智慧同在,nothing is impossible!

第一次接触考研还是大二下学期的事情,由于珠海校区的封闭,当时我的觉得考研是一件很遥远很困难的事情,记得那年的5月份,我花了两个星期上一些学校的网站去看看各个学校的研究生专业招生目录,因为觉得很难,当时只要是我觉得听过,感觉还过得去的学校都进入了我的视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仍然不清楚自己想考的方向,期间陆陆续续的换了好几个专业,自己也非常的迷茫,总在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间徘徊。有的专业接触了以后发现自己不是真的喜欢,有的专业又担心考不上。真正的转变是在去年5月份听完了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来中大的演讲后,在这次演讲中,俞老师那颇具煽动性的演说激起了我对北大的再次热烈启盼,他演讲中的几个北大牛人的成就也成了我渴望达到的高度,一股在大学生活中早已淹没的热情不可遏制的迸发出来。在此之前,我承认我是很胆怯的,不是没有考虑过考北大,但总觉得那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目标,我总是将这种渴望压抑在心头,不愿意去面对可能由它带来的巨大风险。可是这一个晚上,在这样一场演讲之后,我已经开始放下了包袱。此后的几天,我仍然在犹豫中,每天都过得很心慌,我知道我将迎来人生的一个重要挑战,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它。也许我天生就是一个渴望挑战的人,我很难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可一旦做出后,就是九头牛也无法拉回。那一晚后,我知道我已经不再可能再去考虑其他的学校,除了北大,其他的学校已经无法激起我全部的斗志。在与自己的较劲中,我渐渐的安静了下来,把最后的一丝犹豫也抛进了珠江,取而代之的是近乎完全的自信。从6月份的中旬起,在我真正为北大准备的半年多时间,我一直坚信自己能考上北大,并为之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直到现在我仍然在为我这半年来无比的执著和乐观的情绪所感动,因为在前往北大的途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考研的胜利,还有可以应对未来人生中不可知困难的许多宝贵财富。(在考完研后,接触过很多打算考研的师弟师妹,发现很多人也对未名湖满怀憧憬,但与我以前的情况类似,很多人觉得这个目标可能遥不可及,觉得这个目标太过困难,也有一些人同我一样,是很有那种挑战精神的人,只是我觉得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没有勇气的迈出这最为关键的一步,从而也丧失了激发自身潜能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博",所以今日回想,我虽然完全有能力考上北大,但如果当初勇气迈出这一步,也许我就无法看到山外的风景。因此,在此还要特意感谢一下新东方的俞敏洪校长。)

#p#分页标题#e#

考研需要的不仅是激情,而且需要精细的策划。很庆幸,我从考研的第一天起就找到打开胜利之门的一把重要钥匙,我对自己说,我现在要积极的动员身边的全部力量来为考研胜利这一终极目标服务,在考研期间,我一改大学四年来懒散的处事作风,任何事情只要认为对考研有帮助,我就会努力去争取。我考的是本专业,这是在考虑到了我未来想从事的事业以及个人兴趣等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决定,在北大的各专业中,并不算太难考。只是大学三年来,对专业的不热心,每次上课都成了背单词,看课外书的好时光,三年来,除了拿过一次三等奖学金外,其他时候成绩

排名都处在很靠后的地方。因此,我并不觉得考本专业有多大优势,一切都得从头开始。6月份,我花了10天左右的时间仔细看了一本写得很好的专业书,16开的笔记本写了整整60页,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算专业入了门。马上就到了7月,实习以及实习的后期工作,占据了考研准备中最为宝贵的两个月,不过在实习期间我一直都精力充沛,乐观积极,我明白这是一种好的态势,是我压抑已久的能量迸发出来的必然。8月,当实习的事情基本完毕之后,我回了一趟家,放松一下心情,也为了和父母更好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回来就已经快9月了,考研的全面备战已经打响了。

仔细分析以前的考研试卷,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在我看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各个学校的出题风格迥然不同,以北大为例,多数学科出的都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要读过很多书。我的专业复习在事后看来是非常成功的,可复习期间却是异常的辛苦,由于是考本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书都可以找到,而北大的题目有很多又出得很广,甚至有个别题目我到现在也做不出来。为了以不变应万变,我前前后后一共读了近50本专业书,包括精读和略读,我每天上午9点左右去教室看书,中午一般也待在教室里,晚上看书到10点半左右,然后回到宿舍,上一下网,洗个澡,到12点左右,就对着电脑将专业书上的精华部分整理出来。其实考文科专业的一个很大共同点就是将书读薄,绝大多数人是用手抄的方式将书的重要部分整理出来。我觉得自己打字比较快,而且比较懒,所以改用电脑,此外,用电脑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断的修改。白天我不喜欢待在宿舍,因此晚上经常要工作到很晚,通常两三点钟才睡,而早上又得在九点左右爬起来,否则一个上午就没法看书了。真的很佩服自己那个时候的热情,我和一些一起考研的同伴通常一周会去打一两次网球,而且多数时间是在炎热的中午去打,他们打完球后会洗个澡好好睡上一觉,我则习惯于洗完澡后马上就跑到一教去看书。有时候我的近似crazy的做法也给身边考研的朋友带来了压力,不过我想这就是我的风格,一种认准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风格,感觉那时候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有办法停下来。这种充实的生活虽然与寂寞孤独相伴,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专业资料的整理是我考研途中最有成就感也是觉得最为辛苦的一件事,举个小例子来说明我对专业复习的投入:进入12月份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想起我旁边的凳子上还堆着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心中非常焦急,一发狠,从教室后门偷偷溜了出去,把这十几本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很多都是以前白天的时候看过,划过重点,所以整理起来并完全是从头开始),把漏过的知识点好好整理了一下,输入了电脑,这样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第二天就将这十几本书还回了图书馆。专业资料的整理输入工作一直到12月10日才完成,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我知道从这一天后,我只需要对着我整理出来的资料背诵就万事大吉了,其他的书都可以扔在一边了。用电脑统计出来的字数显示,全部13个专题,共111108字,我加了3个字,凑成了111111字,6个1,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征兆么?这时候离考研还有40天左右时间,完全可以熟记这10多万字的资料,我想我已经赢得了考研战役中的一场关键战斗的胜利。

接下来的40天,背诵成了主题词,在离考研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很有意思的握,心理特别着急,根本没有再看进书,我于是徒步走到珠江边,闲逛了一个小时,回来后心理一直不能平静,反复掂量着该如何办。最后似乎得出了结论,就是虽然只有10万字的资料,但还是要有重点有目的的看,我又分析了往年的试题(我认为隔一段时间再分析一下历年试题,对于我们不断调整复习方向,不至于偏离正确轨道很有意义,我每一次看往年试题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新的发现),心里开始有了底。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从第二天开始直到考研结束,我的心态都异常放松。每天仍然告诫自己要去看10个小时的书,可是心里一点都不着急,倒是和教室里的一帮人混得挺熟(最后一个月我待在一个固定的教室,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他们中有公安考中大法学的,有复读一年考暨大的经济的,有中大法学考本专业的,最令我稀奇的坐在我前面一个气质不错的女孩居然是江西一个小地方的乡村教师,她花最后的两个月时间来中大准备考法硕的,在最后的一个月中,周围的朋友带给我的更多是感动,其实很多人考研的条件比我们应届生要差很多,可他们非常的刻苦努力,因此我时常对自己说我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其实说了一大堆有关专业的话题,因为专业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两门专业我都达到了125左右,而其中的一门专业考第二的也没有过110,在专业上的出色表现为我考高分奠定了基础。考研的公共课也很重要,尤其是英语,卡死了很多人,但真正拉分的还是专业。北大的文科专业给分一般都很低,我看了一下民商法考第二的那个同学两门专业都没有过110,而一般能过120已经具有相当的优势,130的话则说明你在这个科目的考试中比他人要高出了一截。因此很庆幸自己抓住了重点,找到了还比较不错的方法,也考出了高分。

#p#分页标题#e#

关于公共课,我想说得不是太多,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4级优秀,6级70多,但没有考好,考试前是放英语保政治和专业,不过以前每天仍然会花2-3个小时左右看英语。后来对答案后得知英语考得不好,处于生死一线间,于是心一直为它悬着,也许有些东西需要有些悬念反而比较好,后来成绩出来,英语刚过线1分,现在想想好笑,考试真是不可捉摸,以前知道北大有两条线,一条总分高20分但公共课每科可以低5分,我以前都不屑于去了解。得知没考好,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北大有关分数线的规定,才明白自己还有另一种存活方式。因此,如果想考研的话,对于那些英语稍好的同学也切不可大意,英语如果不好的话,那一定要把它当为头号敌人来对待,切不可手软呀。政治我花的时间比较多,看过的书有十多本,今年政治偏偏考得出奇的容易,其实政治看《红宝书》外加一本试题(任汝芬序列二),一本真题,考前的时事题也就差不多了。我开始看《应试精华》,看了几遍,书都变形了,结果发现《红宝书》写得很精简有条理,就改看《红宝书》,对《红宝书》要细细

的读,而且从今年的试题来看,有关时事方面的比重大大增加,所以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同学也要注意关注一下外面的世界哟。

考试是在外校考的,考的时候心情一直比较沉着,专业写着挺多的,第二天下午那门专业课写到手快断了,不过这样总比没有东西写要好,考试前总鼓励自己四门课都要考第一(后来想想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后来一门第一,两门第二),下午考完后总算长舒了一口气,欣喜之情类似于中国人民得解放时的感觉,也很确信自己能考上。寒假也一直关注考研动态,在标准答案出来后,我知道可能会死在英语上面,心一直有些不安,同时在找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3月上旬,有关北大出成绩时间的消息满天飞,我在网上听到一则消息,说拔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查到分数,那天上午10点左右为了早些知道分数,特意去买了张电话卡。电话一直打不通,打着打着累了睡着了,迷迷糊糊中,听到一个电话,接听后原来是系里的老师打过来的,他帮我向北大老师询问了成绩,我在与周公见面结束时隐约听见他在说"你考了386,很低"。我知道今年很多学校的分数考得很离谱,也许380也很低了,心里很麻木,他要挂电话了,我不死心的问了一句,"很低,那还有没有机会去复试"。老师说"我是说你考第一,好好准备复试吧。"我马上道了声谢谢,之前的疲劳已经一扫而空,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很激动,恨不得马上通知所有关心我的朋友和亲人,也许是由于英语的失误,总有一种逃过一劫的惊喜。我立刻发了50多条短信通知亲朋好友。我知道我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北大的门槛,而后的复试比我想像的还要简单,也许各个学校都不愿意太为难那些考第一的学生,分数88,很吉利。回家的途中经过武汉,和两个刚认识的武汉大学去北大面试的MM一起去武大看樱花,那绽放的樱花仿佛在迎接着我的到来,途中回家(我家在京广线上)小小的庆祝了一下。我很开心,也许当初这样的快乐就是我所期待并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考上北大之前,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选择考中大,我给自己的理由总是很简单,2008年奥运会,我想去当一名志愿者,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小小的贡献。我自己心中还有一个很私人的想法,考上后好在从北京回家的途中好好庆祝一番,可以在中途去玩,去请好朋友吃饭,也许这样小小的想法才是我自身奋斗最真实的动力所在。考研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也接近尾声,我知道我很爱中大(具体说是南校区,我并不认可珠海校区),但我知道她并不是一所符合我风格的学校,她太悠闲,我自身的气质并不能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展现,大学四年我过得很不好,我知道这是我该走的时候了,虽然依依不舍,虽然有很多好友仍然在广州,我会想念他们,可我希望重新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平台。有一次,一个法学院的研究生师姐先故作正经的把我考研的动机套出来后,又意味深长的对我说"我觉得你的选择是对的,在中大读本科你可以学到如何与人打交道,读研还在中大,则可能学不到太多东西。"是吗?仁者见仁!不过我想我的这个决定对我而言是正确的,去北京面试后,我住在人大法学院的男生宿舍一个星期,更是感受到了广州和北京学风的差别。考试前一个保中大研的女孩聊天,她对我说"考北大好呀,北大与中大有两个档次的差距"。我心中不满的说:有这么大吗?而去了北京后,我清楚的发现,北京的学风真的远比广州浓厚,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大和清华等学校的名气是建立在那里的学子拼博奋发的基础之上。在北京的一周内,我过得真的很开心,北方人的大气和热情感染了我,我想我已经爱上了这个文化氛围颇浓的城市。回道这半年多奋斗的经历,不得不感叹天道酬勤,我想我现在应该走在了属于自己的轨道上。

我家里的书桌上还贴着一张北大博雅塔的照片,那是我初三毕业时去北大时照的,旁边的纸条上写着一句颇为豪壮的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到北大终不还。"客观的说,高考前如果不是自己的轻狂,也许当时就可以去北大。大学四年的低迷使得这次考研更有了一种"中兴"的味道,考研后,很多人甚至老师都喜欢拿"北大第一"来开玩笑,其实他们也许不明白,我对这些真的看得很淡,考研对我的意义在于我真正获得了一个新的起点,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长久以来不断沉寂的心灵,心中的梦想又渐渐清晰起来,未来的道路也逐渐开阔起来。我

知道世界很现实,未来的路很漫长,而我还在路上。

后记

有一段时间每天在宿舍里都会听《hero》这首歌,每当听到"And then a hero comes along, With the strength to carry on, And you cast your fears aside, And you know you can survive"心中激动不已,我知道我肯定能"survive",因为"I am the hero of myself"。一年的激情岁月已经渐渐远去,再美好的回忆也只能留存于记忆之中。谨以此文为我的考研生涯做个小结,并再次感谢一直以来给我关心和帮助的父母和亲朋好友:

父母:在考研途中一直给予我无私的支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伯伯:在考研期间不断给我鼓励,并悉心安排了我在外校考试时的食宿。

桢桢:从高中到现在,你一直都鼓励我,说我就应该去北大读书,难得有一个人这

样"抬举"我!

小笨:虽然你没有表现出来,但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开心,希望以后我仍然能够给

你带来快乐。

J.Y:珠海时的室友,感谢你考前的祝福蛋糕,愿幸福与健康与你我同在。

标签: 北京大学 初试 第一 考研 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