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runsly 栏目【职场】【职场励志】 已阅0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和活品質?

  文/知乎·混沌椰子王

  說說25年前,我家分房子的事情吧。

  那個時候我才9歲,坐标武漢。

  我爸是個建築工人,我媽是的婦科醫

  那個時候,我們住在祖屋裏。一棟3層的小樓,裏面住了6戶人。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我媽三班倒,爲了帶我,把我接到了醫院病房裏面住,這一住就是5年。

  終于分房子了,是一間15平的集體宿舍。爸爸用半個屋子的面積,搭建了1米高的閣樓。爸媽睡在閣樓,我睡在一張90公分寬小床上。屋裏擺滿了東西,東西多到我的小霸王學習機必須挂在牆上。

  那個集體宿舍是隔壁天主教之前的老房子,有100多年的曆史。自來水和廁所在樓下的公共區域裏,沒有洗澡間。

  這一住又是5年。19歲那年我高考進了武大。我們家集體宿舍的院子裏擺了幾桌酒。

  那年教堂打官司赢了,強行回收了那個小宿舍。宿舍裏的住戶拉着橫幅到教堂門口罵上帝。

  宿舍沒了,生活還要繼續,爸媽租了一間更小的平房。

  大概又等了一年。醫院的新樓建好了,那是房改前的最後一年。我媽托人送了房管科5萬塊錢,要了一個指标。

  房子建好3年過去了。我畢業後在新家住了2個月,就到上海工作了。

  那個時候我爸媽已經50多了。

  我家境不算好,也不算赤貧,應該算是那個年代最普通的一家人。

  從我聽别人家和房子搏鬥的情況來說,我家算那個年代裏比較有代表性的狀況吧。

  1300年前,杜甫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從唐朝起房子就不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從古至今,房屋都是需要幾代人經營沉澱才有的祖産。一代代都是這麽刷過來的啊。

  而國外亦是如此,friends,破産姐妹,BigBang大家也都看過。即使國外的大都會,房子也不是說買就買的。

  即便是大富豪,亂世來臨家道中落,也是現賣金銀,房屋用來做最後最後的一搏。

  回答題主的問題: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答:不是!國家也沒到崩潰邊緣。

  房價一直就那麽高。對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難。

  而在中國,房價對很多人來說不僅不是透支創造力和生活品質的東西,反而是很多人的“奔頭”,成爲他們積極生活的動力。

  真實世界裏,透支生活的不是房子,也不是Lv的包,不是信用卡和其他一切昂貴的外因。而是懶惰、借口,抱怨和超出付出的個人預期。

  “北漂”這個詞本來就意味着面臨巨大的挑戰,獲得巨大的成就。

  你選的這條路本就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多讀書,多掙錢,少抱怨。

  過去沒有你想的那麽好,未來沒有你想的那麽差。

  在知乎,我有時真的要拼盡一生的修養,才能保持起碼的友善。

  我說了“多讀書,多掙錢,少抱怨。”,就生生的被解讀爲鄙視沒買房的窮人了。

  我之所以用我爸媽的故事,是因爲我不想拿自己當楷模,因爲我覺得我不配作爲北漂楷模。

  但是你們既然都那麽沒有帶入感,我還是說說我買房的故事吧。

  2004年我畢業,去了上海。工資3000,房租750,和人合租一間雙人床的房間。那個時候上海的房價13000。

  因爲是月光,每一個季度交房租的時候,我就剩下750塊錢。生活完全靠信用卡頂着。

  2005年,混不下去了,跳槽去了廣州3500.廣州的房價8000,北京 房价 是不是 正在 透支 中国 年轻 人的 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