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王帅)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六届颁奖大会上,上海建工五项工程获奖: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上海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占此次获奖总数的六分之一,充分展现上海建工在中国工程建设创新领域的领先实力。住建部副部长易军在颁奖大会上强调,詹天佑奖为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土木工程理论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建工获奖工程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央广网发 上海建工集团 供图)
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是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每年评选获奖工程少于30项,至今有463项包括建筑、铁道、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代表性的项目获此殊荣,上海建工累计获奖53项,占获奖总数11%,是获奖最多企业之一。土木工程学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工程学术团体之一,成立于1912年,著名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茅以升、李国豪等历任理事长。
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上海建工长期致力于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和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创新转型发展。“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科技创新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上海建工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领域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已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成果。
一流的科创与管理平台是激发创新动力的关键。上海建工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秉持“平台共建、研发共创、成果共享”的科技工作思路,以“中央研究院”模式建立了两级科创体系,集团成立工程研究总院、旗下15家子公司根据专业特点和技术特长成立工程研究院,一级与二级研发机构互为补充。成立了工程装备、建筑构件、钢结构等3个产业化基地,通过整合、升级、优化现有资源,促进科研与市场的结合。拥有9家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上海建工研发支出超过5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3%以上。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上海建工位列全国第7名、土木建筑业第1名、上海第1名。
上海建工积极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近年来主持完成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绿色建造虚拟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开启了我国土木建筑业数字化建造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新模式;《千米级超高层建造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及输送泵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在高度方向达千米级的国家级超高层科研项目。主持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监控技术研究》项目,首次将施工风险管控与数字化技术全方位融合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控能力;主持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与装备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研究探索超高层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研究高层和超高层模架装备新技术、模架与布料机一体化、模架与机械设备一体化、设备安装工业化等技术,上海建工 詹天佑奖 土木工程
我爱范文 » 上海建工今天新获五范文项詹天佑奖 占获奖总数六分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