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学教案:经济制度2

52fw.cn 栏目【教案】【政治教案】 已阅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明确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如,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主学习、调研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特别是通过对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等必然性的分析,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然资源贫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源的 有限性有更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自觉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l.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节的基本观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本节的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l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

  (1)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

  (2)表明中国不能实行私有化,而要坚持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数量的界定,又要有质的限定。党的十五大报告突破了“以单纯量的比重来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确立了“质、量统一”的定性观,明确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高一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知识点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