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自贸区烟台片区运行半年的试验报告 深耕“试验田” 勇闯开放路

52fw.cn 栏目【范文】【实验报告】 已阅0

 来自自贸区烟台片区运行半年的试验报告 深耕“试验田” 勇闯开放路

  自2019年8月31日正式挂牌以来,自贸区烟台片区运行已满半年。

 来自自贸区烟台片区运行半年的试验报告 深耕“试验田” 勇闯开放路

  自贸区烟台片区

  胶东在线3月3日讯(通讯员 谭颖 胡青春)潮起黄渤海,逐浪率先行。自2019年8月31日正式挂牌以来,自贸区烟台片区运行已满半年。

  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红利的释放,自贸区烟台片区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贸易便利化不断凸显,金融创新不断推进,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吸引了一批境内外企业落户。最新统计显示,自贸区烟台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542户,新增外资企业52户,新设外贸企业436户,新增进出口72亿元;入驻金融机构13家,包括中行、中信、农行等自贸区专营机构3家,产业基金2支;落地中加、中韩、中俄等科创合作平台9家,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内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50名。

  这块肩负着国家改革创新使命的“试验田”,先行先试,初步形成一批先进理念和经验,随着企业开办“集成式”、中日韩跨国审批、“拿地即开工”、“自我声明制”等一系列创新理念的落地开花、日臻完善,一个更具开放性、更具改革气质的创新高地跃然眼前。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以拼抢之姿定格片区建设

  2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烟台开发区自贸专班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话、借助网络,加强组织调度各项自贸区工作建设推进情况。

  “当前,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自贸区建设相关工作已全部步入正轨。”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邹天峰介绍,目前,正在加快起草自贸区烟台片区工作要点,筹备推进先进制造、国际贸易、商事服务、科创合作等“七大中心”授牌仪式,储备一批高端优质项目,确保疫情过后签约一批,入驻一批,开工一批,迅速打开自贸区建设新局面。

  疫情挡不住自贸区建设的干劲,这种与时间赛跑的拼抢之姿定格在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的全过程。

  2019年8月31日,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开发区行政中心大礼堂主持召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动员大会。当日,4家贸易总部、6家金融机构、11家科创平台落户,12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集中开工。

  随后,一系列旨在加快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的会议、推介活动、招商活动相继举行。2019年9月2日,自贸区烟台片区召开以“抢抓重大机遇、打响三大战役”为主题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会议。同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政务服务中心揭牌,烟台硕普海洋科技公司成为自贸区落地后第一家注册登记企业。

  2019年11月6日,在第二届进博会召开之际,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山东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推介会上,从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创新政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作了推介,诚邀企业家们来烟台片区投资兴业。当天下午,烟台片区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国际经贸合作恳谈会,现场九个重点项目签约,涉及贸易采购、生物医药、特色园区、跨境电商、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不仅有在家门口的邀请,还有走出去的诚挚推介,2019年12月1日至8日,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率队随省、市代表团先后赴韩国、日本开展“双招双引”和自贸区推介活动。出访期间,分别在韩国、日本参加了由省、市牵头举办的合作推介会、经济交流恳谈会4场,成功签约重点项目5个,推进重大在谈项目、合作事项8个,实地拜访世界500强及跨国知名公司10余家,取得了丰硕成果。

  由个体到群组,量变正引发质变。截至2月28日,自贸区烟台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542户,新增外资企业52户,新设外贸企业436户,新增进出口72亿元;入驻金融机构13家,包括中行、中信、农行等自贸区专营机构3家,产业基金2支。

  马不停蹄的踏实行动、紧锣密鼓的招引活动、纷至沓来的新项目,正是自贸区烟台片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构筑开放开发新格局的全力奔跑。

  播下制度创新“良种” 中日韩跨国审批入选商务部典型经验

  大胆试、勇敢闯,自主改,在自贸区建设中,制度创新是核心。紧盯核心,烟台片区收获了一批可圈可点的创新成果。

  “没想到还没出正月,尤其是还在疫情期间,居然能这么迅速拿到营业执照。”2月20日,烟台开发区驻韩招商处在首尔颁发了“丽源莎(烟台)科技有限公司”、“路福(烟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营业执照,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路福电子科技代表理事赵晟秀非常激动。

  这一创新,正是自贸区烟台片区实行的中日韩跨国审批制度。烟台片区探索将政务服务先期延伸至日本、韩国,投资者不出国门,就能快速办理自贸区烟台片区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在境外最短5天可获得证照,实现了跨国“零跑腿,不见面”审批。目前,这一制度创新已作为山东自贸区首个典型经验进入商务部简报排发流程。

  不只是中日韩跨国审批,烟台片区围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00条任务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实施方案》列明的182个事项,主动研究、系统谋划,梳理发布一揽子政策举措,推进实施一系列制度创新。

  推进制度创新,根本在流程再造。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出《关于促进自贸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的20条意见》,喊出“全国最快”口号,设置企业开办“集成式”服务、“证照同办、多证联办”等多项政务服务提速内容。以企业开办“集成式”改造为例,自贸区烟台片区将企业开办所涉及的注册登记、涉税办理、印章刻制、银行开户预审等“全要素”进行整合,实现企业开办“只进1扇门,最多跑1次,2小时办结”,大幅提升了行政审批效能。

  “不做盆景,做苗圃”,自贸区烟台片区还超前谋划了一批创新事项,勇当“试验田”。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推行“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累计为区内企业提供便利化支付6亿多元;在全省首设2亿元规模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密集推出“单一窗口”出口保理融资、跨境离岸直贷等创新业务。

  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制度,即通过预审的项目,从取得用地批准文件到获取建筑许可不超过10个工作日。

#p#分页标题#e#

  试行“自我声明制”,筛选出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社会团体成立登记等7个主项39个子项的审批事项开展试行,申请材料由231项精简至149项,压缩35.5%,年的自贸区烟台片区在制度、贸易和金融等一系列领域先行先试,建设之路走得铿锵而有力、自信又稳健。

  展望未来,自贸区烟台片区面向建设具有烟台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信心百倍,热情高涨,“新的一年,自贸区工作将紧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聚焦打造‘烟台新时代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战略目标,更加突出‘创新引领、系统集成、彰显特色、赋能发展’,奋力在‘首创式改革、差异化探索、集成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牟树青表示。

  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改革,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自贸区烟台片区一直在路上。

标签: 来自 自贸区 烟台 片区 运行 年的 试验报告 深耕 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