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

52fw.cn 栏目【知识】【知识学习】 已阅0

车子进了文坑村口,过桥后再上坡直走30米,一栋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三层大楼映入眼帘。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工作。

文坑村是福建省上杭县下属的市级贫困村,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全村有贫困户41户120人。

该村第一书记蓝斌介绍:“这栋三层大楼是我们正在建设的一所小学。建成后,可解决全村小学生的就学问题。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

蓝斌是上杭县教育局监察股股长,2017年12月,县委组织部安排他到文坑村担任驻村书记。开展驻村工作后,他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开展走访,收集贫困群众反映的问题,当月就实现了贫困户走访全覆盖。

村里贫困户李东来向他反映:“虽然村里离集镇只有3公里,但是一出村口就是国道,车流量大,孩子们上下学都是靠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接送,我们都提心吊胆,真希望能让孩子们在村里就能上学。”

蓝斌很快了解到村里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有200多人。文坑村小学是完小(指设一至六年级的小学),2011年因生源不足改为初小(指设一至五年级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只能到集镇的中心小学或者县城上学。而且学校校舍、设施非常陈旧,许多老师没地方住,只能到村民家中租房子,因此教得好的老师都想去镇上或者别的村,不愿意留下来。村民们迫切希望村里能有一所新小学,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读书成才是断穷根的出路。”蓝斌当即与村干部会商,形成文坑小学综合楼的概念性规划。但一考虑到资金问题,大家都犯了难。

在当地,要想建一座能够容纳200多名师生的学校,加上硬件设施,大约需要400多万元。而文坑村2017年村财总收入也不过12万元。400万元对村里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困难并没有让蓝斌打退堂鼓。借助文坑村是革命基点村的优势,他向县老区扶贫办争取了220万元中国老区扶贫项目资金。剩余200万元缺口资金,他又向县教育局专题报告此事。在充分调研之后,县教育局认为恢复文坑村完小非常必要,愿意为文坑村的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兜底。

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项目建设又成了新挑战。

小学之前选址在洋背地段,大型混凝土运送车、钩机等器械必须借道村民张大妈家门前的过道。起初,张大妈家怎么也不同意,孩子 混凝土运送 上学难 生源不足 贫困户 县教育局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