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武城县西店村曾经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空壳村。近年来,随着西店村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现在已经变成远近闻名的“园林村”“景区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解强民 仪首歌 德州报道
一大片荷叶铺满池塘,清风拂过,满鼻悠悠荷香。一列列海棠站立道路两旁,红果似霞,果香在翠绿中流淌。
盛夏时节,流金铄石。鲁西北大地,却有这样一处村落,村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旁皆是花木药材:西府海棠、白玉兰、龙胆草……最纯正的大自然的味道,轻轻的、柔柔的,醉了梦乡。
没人能想到,这个位于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的小小村庄——西店村,5年前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道路旁满是垃圾和柴火,乡村小路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的西店村,经过几年发展,已然脱贫致富,成为山东省美丽乡村。这个只有151户的小小村落,就像是含在口中的青橄榄,从一开始的原滋原味,到渗入味蕾处的甘甜细腻,都能让人流连忘返。
西店村美丽村貌
组织振兴,打造“美丽西店,生态家园”
“咱们这里的桃子叫龙峰桃,是稀有品种,全国只有不超过3000亩,我们村子就有200亩。”
“我们这桃,不上化肥,而是用的潍坊一家研究所研制出来的酵素菌种植,口感、品相、水分、维生素含量都很高。”
……
2020年5月22日10:00,李家户镇西店村县派第一书记郑希涛通过武城融媒助农平台,直播带货,不到俩小时,200箱龙峰桃售罄。
郑希涛销售的龙峰桃,正是该村的特产之一,由山东理工大学的专家指导种植。
说起来,西店村与山东理工大学结缘,还要回溯到2014年。
2014年12月,山东理工大学的省派第一书记朱玉国来到西店村。他问村支部书记李福祥“我能帮村里干点啥?”
“我们缺产业,缺发展经济的好思路。”李福祥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想“一个教书先生,能干啥?”
实际上,有同样想法的不止李福祥一人。西店村有村民151户、436人,2015年省定标准贫困对象59户,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3成以上,其中,国家标准贫困对象23户。彼时,这是一个有名的省级贫困村、空壳村。
村里连路灯都没有,尘土飞扬的道路一遇到下雨天就弄得人满身泥,道路两边堆满了垃圾和柴火。且越是贫困,村民越是怕风险,认为越帮扶越没有奔头。缺劳力、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村庄就像一辆老掉牙的汽车,磕磕绊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朱玉国在与村班子、村民广泛接触交流后,快速融入班子,和村支部书记李福祥提出了“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的想法。他们知道,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弱,则乡村衰。村子要想发展好,离不开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党组织。通过努力,班子团结了,发展就有统一的认识,工作也就顺畅了。
那时,村两委确定了发展思路——打造“美丽西店,生态家园”。
西店村整洁的村居环境
文化振兴,5头牛带来的憧憬
方向确定了,具体该怎样发展?
2015年,西店村有了上级拨付的30万元扶贫资金。朱玉国和李福祥商量,不能授贫困户以鱼,而是要授渔。
那么,先在村子里找“能人”吧,通过能人带动群众发展。
头一位,李福祥就“盯”上了自家舅舅,62岁的陈海昌。
自19岁就和牲口打交道的陈海昌是远近闻名的“牛经济”,40多年的养牛经验,让他打眼一看就知道这头牛多重、有没有病、是否能养大。
“舅,现在国家有扶贫政策,给了咱村30万的扶贫资金,你是养牛专家,
我爱范文 » 化蝶!省级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