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南国早报》报道,上思县思阳镇易和村的贫困户陆牮禧夫妇再穷再苦也要供3个孩子上大学。有人质疑他们:“让孩子们读那多书干嘛,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呢。”夫妻俩回应:“管这么多干嘛,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就好了。”这个回应,淳朴又无比坚定。
供养3个孩子上大学的过程当然很苦,但孩子们毕业后,一切都好了起来。如今这个家庭全年收入近20万元,直接脱了贫,走上了小康之路。他家成为全村树立教育扶贫的典范,更坚定了村民们“读书改变贫穷面貌”的思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脱贫致富这道开放式难题,众人自然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如何跟贫困做抗争,陆牮禧夫妇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正因为找工作时吃过学历低的亏,夫妇俩更加坚定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咬紧牙关挺过最艰难的阶段,生活也就迎来了转机,命运”,改变的不只是读书人,还有他们的家庭和生活的环境。陆牮禧一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
命运压不垮,困难不低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想要的生活,这也是陆牮禧夫妇言传身教的家教家风。他们脱贫的精气神让人振奋,他们的脱贫志气,值得学习。
这些年来,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人就趁机宣扬“读书无用论”,影响到了一些孩子及其家长对教育功能原有的判断。
“读书改变命运”,读书跳出贫穷,这是人们常说的话,也是事实一再证明的道理。只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信仰需要有人去传播,更需要有人用力去托起。
陆牮禧一家培养出三个大学生,实现脱贫走上小康,在全村树立起教育扶贫的典范,坚定了村民们“读书改变贫穷面貌”的思想。可以说,他们的故事,就是对“读书无用论”最有力的回击。也可以说,他们就是“读书改变命运”信仰的传播者。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现在国家花这么大的力气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就是让适龄的孩子去读书,去接受完整的、系统的教育,即使考不上大学,还可以上大专、职专等,通过学习专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升就业能力,以后更有能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正如有网友说的,“我们也承认知识可能改变不了命运,世界有很多问题我们都无能为力,可是知识可以给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看到世界其实是多姿多彩的”。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读书改变命运”都是毋庸置疑的。
我爱范文 » 越是贫困越要 “读书改变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