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革命辛亥革命历史教案范文

52fw.cn 栏目【教案】 已阅0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中国历代革命辛亥革命优秀教案案例一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能力目标: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讨论,通过历史材料、多媒体课件演示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问题,探究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受成功还是失败 。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

  ⑴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⑵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在讲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内部官职的组成部分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两块知识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以及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问题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PPT上打出电影辛亥革命的剧照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第二课辛亥革命。本课的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下面,请大家先看一则简讯。上面这个是2010年8月长春电影公司拍摄了大型史诗电影《辛亥革命》,在片中主要讲述了国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贡献。那么请问大家请问20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其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到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讲授新课:

  ㈠武昌起义

  1.辛亥革命的概念

  师:大家初中的时候都有学习过辛亥革命这一课。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辛亥革命是

  什么样的呢?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一两句话给我简要的概括一下辛亥革命的概念呢?

  生:回答

  师:广义: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指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在讲述概念的时候,要向同学们解释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师:好的,同学们在这里老师向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资产阶级革命派。因为这个是

  必修三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所以在这里,老师向大家解释一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与我们在专题一学习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派别,不过他们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可以用三个“要不要”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要革命,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是要改良,要保留清王朝的统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2.起义的背景

  师: 那么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会发生辛亥革命呢?其爆发的背景有哪些

  呢?我们在分析背景时候,往往要总政治,经济,文化这些一般背景进行分析。当然,我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除了这些一般背景外,还有它爆发的特殊背景。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 1 GB3 ① 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师:我们回顾一下在之前专题一学习过的内容。在专题一中,我们学习了2场战争以及

  两条条约。即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两场战争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严重加深转化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901年实行“新政”和1905年实行“预备立宪”改革。但是,清政府不过是行改革之名,行讨好列强之实。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在这样的时代下,改良式没有出路了。于是只能够选择革命。这个就是我们辛亥革命爆发的第一个社会背景。

  师: = 2 GB3 ② 经济、阶级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新政和宪政改革,促进了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问题1:请问同学们,从这段材料中你们获取的主要信息有哪些?这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

  哪些联系呢?

  生:回答

  师:好的,这段材料讲的时间范围主要是从是1894年到1913年,也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到

#p#分页标题#e#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段期间。这个期间我们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宪政改革。我们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使得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也就是我们第二个背景:经济、阶级基础。

  师: = 3 GB3 ③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有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这个时期,伏

  尔泰、孟德斯鸠这批思想家的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就是章炳麟、陈天华和邹容。

  章炳麟在1903年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陈天华于1903年发表了《猛回头》和《警世

  钟》,邹容也于1903年发表了《论革命》。这些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为我们

  的武昌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PPT上打出章炳麟、陈天华和邹容三人的图片)

  师: = 4 GB3 ④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在阶级基础和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条件下,我们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更加为了有效地组织革命运动,于是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PPT打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情况”表格)

  成立时间

  民称

  主要人员

  领导人

  成立地点

  1894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 宋教仁

  湖南长沙

  1904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上海

  1906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湖北武昌

  如上表所示,在全国纷纷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兴中会。

  兴中会建立情况

  ⅰ时间:1894年

  ⅱ创立人:孙中山

  ⅲ地点:美国檀香山

  ⅳ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ⅴ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ⅵ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师:在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的形势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

  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因此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为了增强革命力量,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于是第一个自称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应运而生。同盟会也是我们本子目学习的重点。(PPT上打出同盟会建立情况提纲)

  同盟会的建立情况

  ⅰ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ⅱ时间:1905年 东京

  ⅲ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ⅳ成员: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ⅴ机关刊物: 《民报》

  ⅵ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ⅶ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先生首次阐述了同盟会的十

  六字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字政治纲领可以说是三民主义的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其中的“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不是指所有的满族人。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核心。因为三民主义在必修三我们将重点学习,所以在这里老师就给大家略讲一下。

  问题2:在这里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和不是团体呢?

  生:回答

  师:同盟会之所以说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它有一个统一的革命

  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以及拥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孙中山。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师: = 5 GB3 ⑤ 军事基础:同盟会领导下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有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于是不断地发动起义。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等等,大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1911年4月27日(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由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终因孤军作战,伤亡甚重,坚持一昼夜而失败。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红

  花岗,改名黄花岗。故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同盟会的

  党员出动。孙中山说:“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孙将每年的

  3月29日定为青年节,而且国民党货币的排版也有黄花岗起义的雕塑。可见黄花岗起义的

  中国历代革命辛亥革命优秀教案案例二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课堂目标】

  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史料的分析与探究,掌握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等,认识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辛亥革命推翻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从中感受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新和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材料,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争取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和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设计】

  本课分为三章

  第一章:《革命纷飞的年代》

  第二章:《武昌城首义》

  第三章:《创建共和制》

#p#分页标题#e#

  【导入】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范文相关文章:

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2.历代历史教案历史的演变性经典范文大全

3.初中历史有关北伐战争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4.军事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5.政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范文合集

6.高中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范文合集

7.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范文700字五篇

8.中国近代史读后感范文汇总

9.《妙语批试卷》语文教案范文

10.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范文500字5篇

标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教案 历史革命辛亥革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