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丨义帝陵:擦亮诚信教育“金招牌”

52fw.cn 栏目【知识】 已阅0

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丨义帝陵:擦亮诚信教育“金招牌”

义帝陵牌坊

【档案】

义帝陵,秦末义帝熊心的陵墓。汉高祖刘邦遣人赴郴祭祀时所建,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该陵位于郴州市城区文化路,占地3500多平方米,现有义帝祠、陵冢、义帝碑等遗存;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月,被市政府公布为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丨义帝陵:擦亮诚信教育“金招牌”

义帝铜像

义帝,姓熊名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楚被秦灭后,熊心流落民间牧羊。

秦末农民起义战争时,熊心被各路起义军将领推举为号令天下的“皇帝”,尊称义帝。“西楚霸王”项羽拥兵自重,对义帝阳奉阴违。公元前205年,义帝不听从项羽摆布,遭到嫉恨,被项羽派人杀于郴州。

义帝一生中,值得后人赞颂的高尚品德是讲诚信。他与秦末起义军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不顾项羽的威逼,坚守承诺,让先攻入咸阳的刘邦为“关中王”。

“帝子曰归,摘天上白云作心香长奉;义旗是举,镌山间青碣成华表高擎。”义帝陵东大门牌坊上的这副对联,上下联首字合在一起即为“义帝”,高度概括了义帝在亡秦农民战争中的作用,而诚信是他立世的座右铭。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一言九鼎,重于泰山。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

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丨义帝陵:擦亮诚信教育“金招牌”

义帝墓

“近年来,义帝陵管理所擦亮诚信教育这块金字招牌,让前来观瞻的中小学生学义帝,重信义。”北湖区文旅广体局文管股负责人王琨凯说,义帝陵管理所与市九完小联合开办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市九完小每年定期安排新生来义帝陵研学。

市三完小、市六中等周边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来义帝陵开展卫生清扫志愿服务、家长和学生讲诚信故事、合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

“人无信不立”“熊心讲诚信,才被后人尊称义帝”“我们新时代少年,要做顶天立地的诚信者”……在参观簿上,许多小朋友书写着对诚信的理解和远大志向。有的字迹虽然歪歪扭扭,却流露出“红领巾”们从小崇尚诚信的可爱心声。

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曾赞义帝:“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其著作《容斋随笔》中记载:“众所尊戴者曰义,义帝是也”。

明代礼部尚书、郴籍名士何孟春在其文《馀冬叙录·君道》评点义帝:“从民所望,义所当矣……义动人心,楚人立庙,延祀永年”。

2200多年来,郴州人感念义帝诚信本色,祭祀香火不绝。清代郴州知州刘伯兴在《义帝陵》诗中写道:“郴民犹是汉时心,岁岁阶前献腊酒”。

义帝诚信之风,万古永留传!

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丨义帝陵:擦亮诚信教育“金招牌”

义帝碑

【基地寻宝】

义帝碑“三刻”全国罕见

在义帝陵内,义帝墓冢前20米处,耸立着高7.8米、双层汉白玉制的护碑亭。亭内用钢化玻璃罩护着一尊“国宝级”石碑——义帝碑。

该石碑为汉代碑,红砂石质,高2.65米,宽1.16米,厚0.18米,下有碑座。

石碑正、背、左三面分别有宋、元、清3个朝代的刻文。碑的正面,原来汉代刻的碑文被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新刻碑文所替代。

碑的左侧面,是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郴州知州胡钧为悼义帝而撰刻《满江红》词。

碑的背面,是元代刻的《重修义帝庙记》。主要叙述秦亡后,楚汉相争,项羽徙义帝于郴而杀之,以及修建义帝庙的经过。

义帝碑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汉碑,一碑“三刻”全国罕见。

义帝碑正面碑文约1000字。碑文开篇点题,凸显义帝功德。“戡乱之谓武,除暴之谓仁,知人之谓智,探访 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 丨义 帝陵 擦亮 诚信 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