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一条大沙河划开了起伏连绵的群山,这里是个安静之地,唯有村民的唤船声和万家的划桨声是每天最为清晰的声响,就在此处有一家人信守着一个承诺历经五代。河岸边的这一声“过河”穿越了长达140多年的时光,蕴藏着万家五代人对信义的坚守、对初心的牢记。
1877年,清朝光绪年间,因为逃难,万作柱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漂泊到大沙河村,村民收留了他们,还赠送几亩田地,让他能够养活家人。大沙河村因从村中穿流过的大沙河而得名,这条河横梗在村民的农田与住所,分隔了耕种与生活。村民自造的木筏时常因为水流湍急翻船落水,每年都有人因渡河不幸遇难,来自水乡的万作柱目睹此景,他卖了家里的牲口,造了条小木船给村民们摆渡,还许下诺言,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钱,就这样,万作柱每天载着村民在大沙河上来来去去。从此以后,大沙河村再也没有人因渡河而遇难,万作柱这一划就是一辈子。转眼间,万家已经在大沙河上义务摆渡了近百年。此时的摆渡人,已经是万家第三代万其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坐船的人也越来越少,许多村民都劝万其珍,已经一百多年了,村民们对万家的恩,万家早就报完了你就别义务摆渡了。但是万其珍不愿意,他说,不管日子怎么变,万家的承诺不能变,我的初心不能变。这船,我要一直划下去。就这样无论冰雪连天还是深更半夜,万其珍都有求必应,只要有人喊“过河”他就摆渡,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每次听到村民的吆喝,他就像接到命令的老兵一般,“蹭”地站起身,解开船绳,起桨撑船。30年间,万其珍撑坏了3只船、几十把竹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对于万其珍来说,并非一片坦途,也充满惊险艰辛。2014年7月,万其珍正在大沙河义务清理河道,突然听到河水中传来阵阵呼救声,邻近的青年发生溺水,情况十分危急。当时72岁高龄的万其珍毫不犹豫地跃入湍急河水中,奋力将落水青年营救上岸。 “一个承诺,五代义渡,百年坚守”。全村一千多人,祖祖辈辈都坐过万家的船渡河。2006年,万其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村民们亲切地将万家的摆渡船称为“党员号”。
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生动真实地呈现在这个普通的农民党员身上,一直划,划一辈子,也是这个世上最了不起的承诺。万其珍作为一名农民党员,为了祖上的一句承诺,一代又一代义务摆渡,方便了周围数以万计的村民的农耕和出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万其珍对义务摆渡的坚守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万其珍口中 “一直划,划一辈子”的承诺便是其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万其珍靠着一只船、一把竹篙完成了一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职责。初心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万其珍他做到了,这就是初心的力量,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仅要接好老一辈艰苦奋斗、造福人民的接力棒,更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另作为一名基层政法干警,我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中甘愿平凡,却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中绽放不凡,坚守公平正义之信念,牢记为民服务之初心,让法律的光辉温暖群众的内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原标题:《【分享党员故事】让信念常伴 使初心永存—执行局周钰演讲稿》
阅读原文
我爱范文 » 【分享党员故事】让信念常伴 使初心永存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