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一甲子。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有作为的民族,总是善于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总结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本刊从今天起举办“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稿”征文活动,欢迎踊跃投稿。
——编者
爱国主义,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神圣字眼!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本民族成员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生命激情和人生理念的激励、引导。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只能是一盘散沙,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地域文明难以获得永恒的生命力而汇入整个人类文明之中。
60年一甲子。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一个抚今怀古、盘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伟大传统的日子,一个高唱国歌、庆祝爱国主义精神伟大胜利的时刻,一个登高望远、立足时代坐标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崭新起点。把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提升到新高度,把当代革命军人爱国报国的壮志豪情升华到新境界,让爱国主义精神奏出跳动着时代音符的新乐章,无疑是我们的崇高责任和历史担当!
一
生命之根,精神之本,爱国主义延续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血脉
自国家产生以来,祖祖辈辈生存在属于自己族类疆域之中的人们,形成了各自的祖国利益共同体。爱国主义,就是如列宁所说的“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集中表现为对民族和祖国的高度认同感,表现为心系民族和祖国的强烈忧患意识,表现为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强大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屡遭挫折、历经磨难,而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爱国主义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血液之中。在历史的诸多重要关口,在社会进步的漫漫征程上,爱国主义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铸就了一个国家的筋骨,延续着薪火相传的文明血脉,形成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许许多多豪强割据、军阀混战动荡局面,也曾有过诸如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魏蜀吴三国鼎立、南北朝分而治之、五代十国政权林立等国家分裂的状态,但终究难违“分久必合”民族向心的历史规律。这固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但爱国主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百川异趋,必会入海”,“万国殊途,必通诸夏”,在中国,分裂从来不得人心,统一才是“人间正道”。
爱国主义是激励国人报效国家贡献社会的动力源泉。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到海瑞的“丈夫所志在经国”,从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名言之所以成为名言而流传千年百载,就因为它道出了自古以来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个神圣的爱国情结。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推动历史前进的重大事件,都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勃兴密切相关;任何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都怀有一颗滚烫的爱国赤子之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恒久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依托。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遇天灾人祸、不断与灾害和欺凌抗争的历史。据竺可桢统计,仅公元1世纪至19世纪,中国各省区就发生水灾1349次,旱灾1669次,还有大量未曾统计的地震、虫灾、冰雹、雪灾、霜冻、风灾、海啸、瘟疫等等。而仅自鸦片战争以来,世界上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曾侵略过、掠夺过、欺负过我们。正是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撑下,面临灾难时,中华民族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度时艰,养成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坦然心态和坚忍不拔、愈挫愈奋的民族性格;遭受欺凌时,中华民族卧薪尝胆、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不断发出自强不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呐喊,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正是靠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愈加坚强。
二
不同时代,不同内涵,坚持爱国与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表现形式。
历史进入现代,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潮流在我们这个千年古国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爱国主义的内涵愈加丰富而深刻。它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之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得到崭新的升华;它在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之中得到前所未有、畅快淋漓的舒展;它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独立的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放射出辉映五千年文明史、照耀中华民族锦绣前程的灿烂光芒。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了对中华大地的兹兹之念,凝聚了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国家强盛,百姓幸福,这是爱国主义最为朴素、最为深刻的价值指向,也是自有华夏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第 1 2 3页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也曾出现过大大小小数百个政党,但只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忠诚、最坚定、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国政治集团,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沿着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黑暗的中国引向了光明。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爱国就要爱中国共产党。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回首历史沧桑巨变,各种救国方案纷呈叠现,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受大浪淘沙的洗礼,是社会主义把中国引向了光明前程。今天,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屈辱使炎黄子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可能被开除“球籍”,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华民族魂牵梦绕;如何发展却令无数民族的优秀儿女上下求索、皓首穷经而不得其解。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地上才真正铺展开了大发展的壮阔画卷。我们曾饱尝封闭僵化之苦,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爱国就要爱改革开放。
三
宽广胸怀,开放心境,让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更加凸显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蝴蝶效应”越来越被放大,“地球村”的称谓越来越名副其实。网络连接着全体网民——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温室效应”笼罩着整个人类——无论是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金融海啸席卷着一切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即便是“非典”、甲型流感之类,地球人要防也得一块防。
全球化时代,是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的时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鲜明特征。一方面,我们仍然要继续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正确应对各种利益摩擦和恶意攻击,学会在复杂的国家交往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全球化时代,我们更需要拥有一个大国所应有的精神高度。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的强大。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其前途和命运已经深深融入世界格局。在大国崛起的漫长道路上,我们也要逐步涵养起大国心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有了开阔的国际视野,弘扬爱国主义,就要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开放的心境、更包容的姿态,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在双赢乃至多赢中贡献于我们的祖国。
爱国主义不是夜郎自大地沉湎于自己的传统。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整体之外,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本身就具有一种开放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心态以及博采众长的理性态度去对待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将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加快祖国的发展和进步。
爱国主义不是“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孤独发展。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理应勇于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与一切国家和平共处,是我们的郑重选择;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推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既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华民族爱国,也同样爱整个世界、整个人类;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是闪耀着国际主义光辉的爱国主义。
四
朴素感情的理性升华,爱国主义是不卑不亢、充满民族自信的坚守和彰显
爱国主义是一首雄浑壮美的乐曲,要用激情来演奏;爱国主义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要用激情来浇灌;爱国主义是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要用激情来点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爱国主义仍然是、并且永远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诚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凡是脚踩中国之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我们需要强烈的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赴汤蹈火、挺身而出;和平建设时期,肩负民族复兴的深责重任,我们同样需要火热的爱国激情,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勇于担当、奋勇前行。
但是,爱国激情不应是脱缰的野马,而应是能够用理性牢牢驾驭的精神之舟;爱国激情不应是图一时之快的情绪宣泄,而应巩固为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爱国如果仅仅停留原始自发的朴素感情上,而没有经过睿智深沉的理性过滤和升华,一旦遇到国际交往中的突发事件,就可能被情绪所左右,就可能因感情冲动而与爱国的愿望背道而驰。激情只有与理性结成伉俪,才能让爱国主义奏出雄壮而和谐的乐章。
爱国的激情与理性可以统一:在法律的框架里,在道德的范畴内,在国家根本利益的统摄下,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和释放爱国激情。这样的理性,反映了来自一个文明古国的国民素养,体现了一个现代公民的社会担当。我们有表达爱国热情的权利,我们也有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的责任。只有以祖国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爱国之心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坚守和明明白白的彰显。
第 1 2 3页
60年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香港澳门回归,百年奥运梦圆,嫦娥飞天,神七升空……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豪情满怀。在这样的时代,爱国激情的释放,应当是不卑不亢、充满民族自信的理性张扬,是张弛有度、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考量的清醒表达,是韬光养晦、十年破壁的崇高追求。蕴含着厚重文明,洋溢着高尚情感,充满着智慧之光,这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真正的爱国主义。
五
军人因捍卫国家而实现价值,把拳拳爱国之情化为实实在在的报国之行
兵者,国之大事。军队从来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与国家共生相依,军人因捍卫国家而实现价值。“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那里有军人的无奈与悲凉;“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那里有军人的欣喜与豪迈。作为国家的守卫者,一旦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就意味着比普通公民对国家有了更多的担当。因此,爱国主义是军人血管里流淌着的殷殷赤诚,是军人身体中蕴藏着的遗传基因,是军人与生俱来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对于当代军人来说,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报国之行;不是前辈们早已载入史册的辉煌业绩,而是眼下我们肩上沉甸甸的光荣使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常为国家忧”。心系国家安危,密切关注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密切关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保持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时时处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真正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向,把以身许国作为自觉追求,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第 1 2 3页
[我来说两句]
我爱范文 » 奏响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乐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