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二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52fw.cn 栏目【教案】【历史教案】 已阅0

  (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过度:1917年11月,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也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也即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影响

  1、性质

  (1)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后期: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新闻资料一: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新闻资料二: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思考:两则新闻反映的婚姻观有何变化?与哪一思想运动有关?说明了什么?

  2、进步性(主导):

  (1)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的思想武器,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5)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物的关心。

  (6)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看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3、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标签: 高中 历史 教案 第二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