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再探原电池》教学设计(2)

52fw.cn 栏目【教案】【化学教案】 已阅0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马 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原电池,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通过设计简单原电池,学生加深对形成原电池本质条件的认识;

3.通过实验与分析,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知道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与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

4.了解盐桥原电池的功能与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

3.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简单原电池的优化方法

教学难点

盐桥原电池的功能与价值

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实验,分析一推理——归纳

仪器、药品

药品:锌片、铜片、硫酸铜、硫酸锌等

仪器:电流表、导线、原电池槽、烧杯、盐桥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播放]橙子电池视频

[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再探原电池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体会化学学科源

于生活,而又用

于生活的学科价

值。

设计原电池

[过渡]由于橙子中的电池反应发生在果肉内,不便于观察,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化学反应,并进行装置设计。

[投影]选择合适的化学

反应

1.HCl+Na0H一

2.C+C02—

3.Zn+Cu2+-

[说明]自发的氧化还原

反应是形成原电池的本质

条件

[讲解]分析锌和铜离子

反应的能量转换和氧化反

应与还原反应

[提问]怎样将此反应设

计成原电池反应呢?

[投影]

学生选择反应

学生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1.锌片溶解

2.铜片上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

加深对形成原电

池本质条件的认

识——自发的氧

化还原反应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原电池的能力。

通过现象预测,为实验真实情况

预设认知冲突

体验原电池

应用原电池

[说明]请同学们根据设计,完成实验探究

[投影]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精确度0.1℃)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

度;

2.观察锌片、铜片、电流表和温度计的变化并如实记录

3.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

[质疑1]你发现了什么问

题?

[质疑2]锌片上产生大量铜对原电池电能的提供有没有影响?

[质疑3]如何改进这套装置?

[质疑4]盐桥原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师生总结]盐桥原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

2.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3.防止自放电

[质疑5]氧化剂与还原剂不直接接触,就一定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投影]盐桥原电池与化学电源的关系

【投影】手机隔膜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学生实验探究

现象交流

1.锌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2.铜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且逐渐减小

4.溶液的温度升高

学生质疑:为什么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现象有的地方不同?(具体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锌片本身不纯

2.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因为直接接触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片上产生少量铜,致使锌片与析出的铜形成了原电

这种原电池的工作效率低

学生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二

主要现象记录

1.锌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2.电流表指针恒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不直接接触,在有盐桥的特定原电池装置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挥想象

倾听与思考

培养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

意识,敢于质疑,

勤于思考。

培养学生利用信

息、分析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加工信息

体会盐桥原电池

的功能与价值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副板书

再探原电池

一、设计原电池

二、体验原电池

三、应用原电池

负极:Zn一2e-=Zn2+

正极:Cu2++2e-=Cu

总反应:

Zn+Cu2+=Zn2++Cu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全程导航家长入口学生入口

标签: 高一 化学教案 电池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