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马 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设计简单原电池,学生加深对形成原电池本质条件的认识;
3.通过实验与分析,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知道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与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
4.了解盐桥原电池的功能与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
3.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简单原电池的优化方法
教学难点
盐桥原电池的功能与价值
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实验,分析一推理——归纳
仪器、药品
药品:锌片、铜片、硫酸铜、硫酸锌等
仪器:电流表、导线、原电池槽、烧杯、盐桥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播放]橙子电池视频
[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再探原电池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体会化学学科源
于生活,而又用
于生活的学科价
值。
设计原电池
[过渡]由于橙子中的电池反应发生在果肉内,不便于观察,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化学反应,并进行装置设计。
[投影]选择合适的化学
反应
1.HCl+Na0H一
2.C+C02—
3.Zn+Cu2+-
[说明]自发的氧化还原
反应是形成原电池的本质
条件
[讲解]分析锌和铜离子
反应的能量转换和氧化反
应与还原反应
[提问]怎样将此反应设
计成原电池反应呢?
[投影]
学生选择反应
学生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1.锌片溶解
2.铜片上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
加深对形成原电
池本质条件的认
识——自发的氧
化还原反应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原电池的能力。
通过现象预测,为实验真实情况
预设认知冲突
体验原电池
应用原电池
[说明]请同学们根据设计,完成实验探究
[投影]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精确度0.1℃)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
度;
2.观察锌片、铜片、电流表和温度计的变化并如实记录
3.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
率
[质疑1]你发现了什么问
题?
[质疑2]锌片上产生大量铜对原电池电能的提供有没有影响?
[质疑3]如何改进这套装置?
[质疑4]盐桥原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师生总结]盐桥原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
2.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3.防止自放电
[质疑5]氧化剂与还原剂不直接接触,就一定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投影]盐桥原电池与化学电源的关系
【投影】手机隔膜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学生实验探究
现象交流
1.锌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2.铜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且逐渐减小
4.溶液的温度升高
学生质疑:为什么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现象有的地方不同?(具体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锌片本身不纯
2.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因为直接接触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片上产生少量铜,致使锌片与析出的铜形成了原电
这种原电池的工作效率低
学生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二
主要现象记录
1.锌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2.电流表指针恒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不直接接触,在有盐桥的特定原电池装置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挥想象
倾听与思考
培养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
意识,敢于质疑,
勤于思考。
培养学生利用信
息、分析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加工信息
体会盐桥原电池
的功能与价值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副板书
再探原电池
一、设计原电池
二、体验原电池
三、应用原电池
负极:Zn一2e-=Zn2+
正极:Cu2++2e-=Cu
总反应:
Zn+Cu2+=Zn2++Cu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全程导航家长入口学生入口
我爱范文 » 高一化学教案:《再探原电池》教学设计(2)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