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妈妈买了一袋花花绿绿的“小刺球”。妈妈告诉我,这叫荔枝
它们一个个样子都挺可爱的。圆圆的,有些是火红火红的,有些是青绿青绿的,还有些是半红半绿的,还散发出一阵清香,诱惑着着我。我走近一细看,这些荔枝外壳上布满了一个个小疙瘩。抓在手里有点毛手,像一个长满刺的小乒乓球。我想:“如果上面的刺少一点、细一点、长一点,就变成海胆了吧!”
我拿起一个青的,剥了壳就往嘴里塞。“哎呀,”又*又*,实在难吃。“呸呸呸”,我急忙吐了。妈妈笑着说,“小傻瓜,红*的才甜,青*的还没熟,要放两天才能吃。”
我重新拿起一个深红*的,拨开外壳。虽然外壳是非常粗糙,但果肉却非常光滑,白白的,晶莹剔透,像颗大大的珍珠。放入嘴中一咬,“哧溜”,一股香甜的汁液流入我的嘴中,充满了我的唇齿间,比吃了糖还甜!
太好吃了,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据说唐朝的杨贵妃就很爱吃荔枝,当时的皇帝为了讨她欢心,就经常派快马运送新鲜的荔枝到皇宫来。后来就有了大诗人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吃着好吃的荔枝,听着精*的故事,我也忍不住自创小诗一首:
荔枝
荔枝乃是妃子笑,
鲜嫩多汁解疲劳。
高力千里送荔枝,
绿*红甜要分好。
第2篇:公园摘荔枝记日记
今天不是个好天气,天空下着雨,就在今天晚上的8:30左右,我们三剑客(三个普通的人),背着个小包,带上方便带,手拿小电筒。
在黑夜的掩护下(去公园有点早,天还没有完全黑下了,又在公园里转了一圈),准备上树摘荔枝了,**先上去,在上面看了"半天"(我现在才发现荔枝是高上长的,果实长在树顶上,并且还在叶外面)突然对我说,好像不对劲呀,上错树了。
在树上看了那么久说上错树,(天黑了,感觉那棵就是荔枝树就上去了,上错了也是情有可严的哦),赶紧又下来了,看到前面还有一棵树,我上去了,好几年没有爬过树,找找童年的感觉,这树枝太多,真是不好上呀,上到树顶定睛一下,荔枝还算有点,不管三七多少了,大的小的,青的红的,全摘了,来的时候没有准备好,穿的短裤,短袖来的,在树上可残了,摘着摘着手臂上感觉有什么在动。
手电筒一照,你猜是什么,有个毛毛虫在手臂上爬,我都要疯子,一下就给它吹跑了,摘的差不多了,就回了,走在校门口才发现我都不*样了,身上全是黑的(下雨了,那树皮全是黑的),回来吃了两个荔枝,感觉不爽呀,这荔枝不怎么甜,有点**的。
第3篇:半包荔枝一枝梅心情日记
刚过新年,我陪同事去看望学生小梅。她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女孩,跟着年近五十的养父生活。他家刚享受了“移民建镇”的好政策,在一条乡村公路旁边新建了间楼房。
房子没有装修,室内除了一张木桌、几把椅子,再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父女俩身穿旧衣,在这新年里多少显得有点寒碜。没有女主人,家里真的不容易啊!小女孩倒很懂事,拿凳子,洗茶杯,倒开水,忙前忙后的并不怎么怕人,这点还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我们看了看她的成绩单,样样功课都很棒。她的父亲执意要陪我们上楼看看她女儿房里贴的奖状,我们便一同上了二楼。
“这孩子学习不用我管,回家就做作业。”看着奖状老人欣慰地对我们说。
“别人孩子有这有那,可小梅从不乱要钱花。”老人与我们聊起孩子显得很是高兴,“过年了,我也买了两瓶奶给她喝,亲戚送来的那包荔枝,我让她每天只吃两个……”老人指了指那吃剩的荔枝说:“她很听话,那儿还有半包呢!”。
看着那半包荔枝,我不禁想道:当别的孩子挑这选那要新衣服要玩具的时候,当别的父母哄着孩子吃那些精美的食物时,当别的孩子还要大人搂着抱着的时候……小梅已经有着比同龄人多得多地磨炼了。
我们一同站到二楼的阳台上,远处是星星点点的灯火,月华泻在房前,树叶上有斑驳的亮影。远处,忽有焰火升起。“三十晚上,四周烟花响起,真好看。我好像站在城市中心。”听着老人很满足地叙说,我反倒有点伤感:那都是别人的繁华,我不敢想象看着别人的烟花,小女孩会有什么样的渴望。
“好好读书,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是最好的出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但我分明看到她使劲点了点头。
小梅家境贫寒却那么懂事、好学,我要把她的事情告诉那些天天让家长背书包接送上学的孩子,我要让同学们从半包荔枝上明白“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吐*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