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專科生的一點心得
看到前面的一篇講到“關注專科生”的帖子,我雖然已經畢業兩年,但是也想談談自己個人的經曆和看法。
确實,如那篇文章所言,專科生在求職方面存在一些劣勢。所謂就業是有食物鏈的。或者說,服從20/80法則。也就是說20%的學校的畢業生掌握80%的就業資源,如果訪問下南大,或者清華這樣頂級高校的BBS,就可以看到,雖然一方面很多的人在抱怨今年的就業狀況不佳,但是,銀行,大企業,事業單位等等的招聘啓事依然很多,更有不少同學在網絡上寫帖子比Offer.
我不知道,但是就課程來說,就我所讀的英文專業來說,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從北大到我們學校都有英語專業。無論3年專科和4年本科所開的課程,大緻上都差不多。也許會有所爲深度的區别,可我不覺得就英語本身來說,專科的優秀學生會和他們的差距那麽大。但殘酷的是,如果你是專科生,你也同樣很優秀,如果是某一個财富500強的外企的HR,他的記憶力,每天收到N多的簡曆,從平常心來講,能記得中國大學的Top50,就已經很不錯了。當然不排除一些存在學曆歧視的單位。所以很自然地,在工作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專科生幾乎無法被陽光照到的現象。
确實,這是一道門檻。985的學校畢業生拿到AAA的Offer,211的本科拿到AA+的Offer,後面本二的人也許隻能拿到B+,如果是專科,就基本上處于這個鏈條的底端。
我就是這條鏈條底端的底端。我讀的是一所民辦專科。
從小我就很疑惑,爲什麽我有那麽多課外的興趣,也很喜歡讀課外書,爲什麽總是我越依照自己的愛好,成績就會越差。而且,我發現每次的家長會都是很痛苦的。班主任幾乎都在強調全班前3名的學習經驗,中間的一些同學號召他們一定要向這幾個人學習,餘下的時間,就是對倒數10名同學的批評大會。所以我爸媽每次都很憤怒,很多家長都是那時他們的同學。所以回來總免不了暴打一頓。這幾乎變成了惡性循環,前幾名的學生從都到尾都得到了幾乎無盡的榮耀:三好學生,學習委員,獎學金,當然,重點學校的保送推薦之類的。而事實上老師當然很清楚,讓這麽多人都争這幾個名次,卻把所有的獎勵都傾斜給了在這個位置上盤踞的幾個學生。包括課外輔導,自信心的提振。結果是除非一直排前的學生突然出現意外,不然所謂趕超永遠隻是個假像而已。我高中3年,優秀的學生永遠隻是那麽幾個熟悉的名字。雖然大家都很努力。
對于我們Bottom10%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何改變?我上初高中,從來就沒見過除了補差之外,又有過什麽心靈上的支持?再說課程本身,不是人人的個性都會是全能的。也許我覺得自己對化學掌握點元素的名稱就已經很滿足了。對英語我不想去做語法分析,而是希望應用,多鍛煉點口語。可是,那些教了很多年書的老師口語很少有标準的。
所以,失望之下,我決定不再與這套方式再有任何糾葛了。每次考試都考自然分。就是随便放任。抽出時間讀自己有興趣的。結果可想而知。03年高考時,我考了273分,化學4分。如果我們那個中學沒有高考0分的話,這就是全校最低了。但是,那個時候我已經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決定自己的興趣,未來該有如何的規劃。
04年調整選擇了文科。多考了106分。如果是參加一個複讀班的話,有這點提高,絕對是這個班級的功勞了。但,結果是什麽呢?學校檔次越低,分數就越沒有價值。03年我的高中老師說我讀不上大學,結果電話打爆,都是要我去讀書的民辦專科。04年,我沉默了,原來還是那個去年邀請我沒去的學校最終錄取了我。
但這一年我是自學的。我在家利用網絡,第一次能夠将自己的時間靈活地安排到我有興趣的地方,前面我說,化學有興趣的隻是幾個元素,但上網我自學英語,當然一開始是不懂的。但我明白了自己可以通過英語去自學我有興趣的科目。讓之前不被滿足,甚至被壓抑的愛好全數複蘇。
所以别人讀大一,我選擇了英語專業已經有很多的單詞積累了。當然,05年開始起所謂的Web2.0浪潮,讓很多人熟知了Google,通過網絡搜索,我幾乎通過大量的英文語言材料來個性化自己的學習,也成就了我超越課程的成績。此外我也參加了很多的口語培訓班,有些甚至是和重點大學的同學一起對話。我發現,慢慢地事情竟然有了轉機。CET-4,CET-6,口語比賽冠軍,在畢業之後又通過了自學考試。我選擇了我自己的愛好,終于在最不被看好的這幾年,反而得到了一切。
當然,學校不好,也有了一些奇異的好處,比如逃課非常自由。我不喜歡外貿,也不太擅長導遊課程,就留到最後的清理性考試解決。省下時間去看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學校有一些問題就是,它很重視所謂的熱門。但大學如果是一門投資的話,時間太長了。而曆史的就業數據(如果是真實的)依然不能概括未來現象。本來在所謂熱門專業上擴張了太多的學生就已經造成就業的重負,而金融危機,熱門很有可能突然成爲冷門,所以在選擇專業時,如果學校不能改變,或者我們可以想想專業是不是可以有特殊的興趣。我現在會做自己領域的興趣,無論是就業,還是繼續研究(當然我選擇的是後者),就不至于在學了3年到畢業時才知道,選擇的專業和課程或許從一開始就不适合,在專科我們可以重組自己的興趣。
完全把愛好結合起來,就像開複老師講的。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專科生,如果有夢一樣可以飛翔!
作为专科生的一点心得
看到前面的一篇讲到“关注专科生”的帖子,我虽然已经毕业两年,但是也想谈谈自己个人的经历和看法。
确实,如那篇文章所言,专科生在求职方面存在一些劣势。所谓就业是有食物链的。或者说,服从20/80法则。也就是说20%的学校的毕业生掌握80%的就业资源,如果访问下南大,或者清华这样顶级高校的BBS,就可以看到,虽然一方面很多的人在抱怨今年的就业状况不佳,但是,银行,大企业,事业单位等等的招聘启事依然很多,更有不少同学在网络上写帖子比Offer.
我不知道,但是就课程来说,就我所读的英文专业来说,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学从北大到我们学校都有英语专业。无论3年专科和4年本科所开的课程,大致上都差不多。也许会有所为深度的区别,可我不觉得就英语本身来说,专科的优秀学生会和他们的差距那么大。但残酷的是,如果你是专科生,你也同样很优秀,如果是某一个财富500强的外企的HR,他的记忆力,每天收到N多的简历,从平常心来讲,能记得中国大学的Top50,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不排除一些存在学历歧视的单位。所以很自然地,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专科生几乎无法被阳光照到的现象。
确实,这是一道门槛。985的学校毕业生拿到AAA的Offer,211的本科拿到AA+的Offer,后面本二的人也许只能拿到B+,如果是专科,就基本上处于这个链条的底端。
我就是这条链条底端的底端。我读的是一所民办专科。
#p#分页标题#e#从小我就很疑惑,为什么我有那么多课外的兴趣,也很喜欢读课外书,为什么总是我越依照自己的爱好,成绩就会越差。而且,我发现每次的家长会都是很痛苦的。班主任几乎都在强调全班前3名的学习经验,中间的一些同学号召他们一定要向这几个人学习,余下的时间,就是对倒数10名同学的批评大会。所以我爸妈每次都很愤怒,很多家长都是那时他们的同学。所以回来总免不了暴打一顿。这几乎变成了恶性循环,前几名的学生从都到尾都得到了几乎无尽的荣耀:三好学生,学习委员,奖学金,当然,重点学校的保送推荐之类的。而事实上老师当然很清楚,让这么多人都争这几个名次,却把所有的奖励都倾斜给了在这个位置上盘踞的几个学生。包括课外辅导,自信心的提振。结果是除非一直排前的学生突然出现意外,不然所谓赶超永远只是个假像而已。我高中3年,优秀的学生永远只是那么几个熟悉的名字。虽然大家都很努力。
对于我们Bottom10%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何改变?我上初高中,从来就没见过除了补差之外,又有过什么心灵上的支持?再说课程本身,不是人人的个性都会是全能的。也许我觉得自己对化学掌握点元素的名称就已经很满足了。对英语我不想去做语法分析,而是希望应用,多锻炼点口语。可是,那些教了很多年书的老师口语很少有标准的。
所以,失望之下,我决定不再与这套方式再有任何纠葛了。每次考试都考自然分。就是随便放任。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结果可想而知。03年高考时,我考了273分,化学4分。如果我们那个中学没有高考0分的话,这就是全校最低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决定自己的兴趣,未来该有如何的规划。
04年调整选择了文科。多考了106分。如果是参加一个复读班的话,有这点提高,绝对是这个班级的功劳了。但,结果是什么呢?学校档次越低,分数就越没有价值。03年我的高中老师说我读不上大学,结果电话打爆,都是要我去读书的民办专科。04年,我沉默了,原来还是那个去年邀请我没去的学校最终录取了我。
但这一年我是自学的。我在家利用网络,第一次能够将自己的时间灵活地安排到我有兴趣的地方,前面我说,化学有兴趣的只是几个元素,但上网我自学英语,当然一开始是不懂的。但我明白了自己可以通过英语去自学我有兴趣的科目。让之前不被满足,甚至被压抑的爱好全数复苏。
所以别人读大一,我选择了英语专业已经有很多的单词积累了。当然,05年开始起所谓的Web2.0浪潮,让很多人熟知了Google,通过网络搜索,我几乎通过大量的英文语言材料来个性化自己的学习,也成就了我超越课程的成绩。此外我也参加了很多的口语培训班,有些甚至是和重点大学的同学一起对话。我发现,作为专科生的一点心得
我爱范文 » 作为专科生的一点心得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