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与陌生人社交两个词组合在一起,酝酿出了年度第一低调风口——语音社交。第一高调风口是电子烟。
在语音社交领域,2019年第一个闯出来的是音遇,上线两个月后,音遇超越微信、抖音,在1月份登顶App Store榜首。在随后的一个月,主打声音交友的吱呀再次闯入App Store排行榜,进入前五。
刺猬公社搜索后发现,目前市场上主打语音社交的陌生人交友产品数量不低于30款,这些产品以声音为媒介切入陌生人社交,并迅速进入95后的世界。
95后也被称作Z世代,泛指95后和00后群体,严格意义上说,指的是1996年到2010年间出生的一代人。几乎所有新出现的社交产品,都会在宣推时强调自己在95后群体中的影响力。原因不言自明,这群和手机同时成长起来的用户,对新产品的接纳度更高,也代表着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方向。
但在和Z世代用户以及创业者们聊完以后,我却发现,95后并没有那么神秘,人和人之间的共性大于差异,这一点是超越年龄层和国籍的,语音社交也不是陌生人交友市场上唯一的赢家。
所有的机构在推出最新的年度报告时,都会特意为95后留出篇幅。这群年龄在24岁以下的年轻用户,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想法爆棚,也以神秘的面容,成为了内容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
“老人们”总是为看不懂年轻人的交流话语而头痛,二次元、游戏、线上交友......每一个圈子都可能诞生“行业黑话”,留给“老人们”的是无数个数据分析和行为报告。从兴趣上来看,代际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子女和父母常常诞生错位的微信聊天截图,并在社交媒体上成为新的传播点。但从情感上来看,每一代人都会有类似的需求。
“我们很早之前做的一个社交尝试,就是用兴趣去分类,当时就是让大家去填表单,选自己的兴趣爱好,试图把三个或者五个相同兴趣的人配在一起,我们觉得他应该蛮契合,”出生于1996年的概率论创始人秦昱莹发现,在产品早期,做兴趣社交分类的尝试是无效的。
“后来大概有一百多个人填了(问卷)之后,收上来发现将近70%的人填的(答案)是一样的,都是电影、旅游、阅读,然后就是音乐,一些很泛的兴趣分类。”秦昱莹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们跑去问了一些受访者,受访者反而质问他们:有一些选项他们本来就没有兴趣,为什么选?
后来秦昱莹明白了,他们给受访者提供的兴趣选项,不过是他们认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老人们”做年轻人的社交很容易弄混重点,兴趣常常放在了第一位。但对于社交产品来说,兴趣是变化的,依托于兴趣做某一领域的垂直社交软件合情合理,最典型的是游戏,依托于游戏诞生的语音社交产品,通常都能有不错的数据成绩,不信你看yy语音。
但如果是做更大涵义的陌生人交友软件,只看兴趣是不够的,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兴趣。在与不同的95后以及00后交流后我发现,他们非常在意一件事情:在社交媒体里可以什么都说,更自在。兴趣并不是一个会被提及的需求,情感上的痛点更明确,他们希望获得熟人社交场域以外的东西。
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Z世代有自己独特的社交形态,喜欢尝试各类小众的新潮社交,在传统社交软件的使用上,Z时代与总体网民没有明显差异,相对于微信,他们更爱QQ。
数据确实会给产品人更多的信心,但也更可能是暗示了危机。
95后愿意尝试一款新潮的社交产品,但也容易在短时间里抛弃它。从春节到现在,不断崛起的语音社交软件在玩法上并没有重大突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可能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玩法,倘若要持续保持产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难度非常大,除非进一步转向成为内容消费软件。目前来看,吱呀、音遇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就是观看一部分人提供的语音聊天直播,一部分人负责收听和打赏。
在兴趣面前,孤独感才是更大的驱动力。不管是谁,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交平台时,都可以暂时性地获得新人设。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个人员不流动的圈子中,很容易感到绝望,因为社会身份以及他人对自我的认知,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一个人在小学时可能会维持稳定的性格,但当这个人跨入中学、高中、大学以后,有很大的机会获得一次改变自己性格的机会。地点的更换,相处人群的变化,可以让那个人的过去被暂时放下。
秦昱莹分享了一个看法,网络社会只是某种现实世界的缩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没有网络的时期,人们会通过去小酒馆,茶馆,饭店,来聊天,观察 春天 语音 社交 真香 经理人 分享
我爱范文 » 95后观察:春天里,语音社交真香 : 经理人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