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违规占用,被监管层重点提及,并非偶然。
“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8月7日晚,证监会在通报2020年上半年案件办理情况特别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持续跟踪了解,大股东违规占用问题由来已久。
2003年,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2006年证监会联合公安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8部门对清理大股东占用资金作出明确要求。然而,从近几年查处案例看,资金占用问题依然屡禁难止,遏制占用依然任重道远。
大股东和实控人违规占用问题为何屡禁难止,这一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一问题的产生可以大致拆解为大股东需要用钱、其他渠道获取资金困难、可以从上市公司成功“提款”,选择承担违规占用带来的风险这几个要素。
大股东将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显然是一条危险的不归路。
大股东“花式”违规调查
证监会8月7日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增各类案件165件,股市 股票市场 证券日报 价值投资 证券日报电子版,证券日报
我爱范文 » A股“大股东占用”风潮幕后:难有胜算的“铤而走险”缘何频发?
免责声明:本文由52fw.cn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