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人性的复苏教案

52fw.cn 栏目【教案】【历史教案】 已阅0

  (出示幻灯中世纪 人性被压抑)

  师:经过刚才的体验我们知道,压抑人性是很痛苦的,也是压不住的。它就像石头下面的草,迟早会把石头顶翻过去。沿着中世纪黑暗的长廊向前走,果然,在14—17世纪我们看到光明取代了黑暗。这是谁发出的光芒?

  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师:为什么它能发出光芒。

  生:人文主义、复苏人性、重视人等。

  师:是的,正是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再次得到了重视,人性得到了复苏,人文主义产生了。

  (出示幻灯 14—17世纪人性复苏—人文主义)

  (板书:人文主义 )

  讲授新课

  师:我们进入旅行的第三站,主题:人文主义。可是到哪去寻找人文主义的踪迹,怎么找呢?请一位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生读课标点击)

  师:谢谢你的介绍。为了方便旅行,咱们把导游说的概况整理一下,方便咱们按图索骥。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梳理)

  师:按照这个图,咱们得先去哪儿啊?

  生:意大利、文艺复兴。

  师:好的,目标:文艺复兴,路线:从意大利到英国。出发!

  (幻灯:文艺复兴)

  师: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有无数的文艺作品可以欣赏,这回我们可以大饱眼福了!从刚才导游的介绍里,我们知道意大利有文学三杰、美术三杰。听说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中的代表作。咱们找来读一读吧!请看学案。

  (板书:文艺复兴 文学)

  (学生分三组,读《十日谈》故事,说出每一个故事中人的特征。)

  一.第二天第四则 追求财富,不择手段

  二.第四天第一则 追求爱情,要求平等

  三.第九天第二则 教会的虚伪,每个人都有欲望

  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人?

  生:优点:解放人性,抨击神权的虚伪;缺点:对人性中的丑陋一面也加以颂扬,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师:是啊,解放人性是伟大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人的本能,那么这个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毕竟,人活着不仅要有物质追求,更要追求真理和美德。莎士比亚的出现弥补了《十日谈》带给我们的遗憾。

标签: 高中 历史 教案 性的 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