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简介:
谈生红,现为静宁路小学语文老师,任教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以爱为基础,全身心投入到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其先后被评为“城关区骨干教师”、“城关区优秀班主任”;其所撰写的论文《快乐拼音》和《让学生的习作色彩斑斓》分别获得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和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三等奖。
作文攻略:
谈生红:作文就是你表达生活的一个载体
文/雷媛 本报记者
以生活展现情境
情动,必能辞发,然后方能言之有物。十多年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历练使得谈生红说起作文这个话题,无疑有很多的经验和方法,而“以生活展现情境并在情境中加以体验”是她一贯所倡导的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只有在体验中才能有感触,才能有情可发。这样,作文才能实现它作为表达生活的一个载体的功能。”
谈生红说现在学生的习作大多数是写自己身边的人、事或自己看过的景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不过,学生因为种种因素,对于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是简单而肤浅的,而这时候是需要有目的的引导。
“我时常会根据习作的要求,事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例如:作文教学中有一组习作训练,要求是认真观察校园里的景物,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教学中,我采用‘以生活展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的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教给观察方法。然后,让学生带着老师交给的观察方法,凭自己的喜爱去实地观察自己最喜爱的景物。”谈生红说在这样的训练中她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厚,自然,观察也非常仔细,更为可贵的是学生们之间会对自己所观察的内容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又促使各自对观察的事物有新的认识,“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因势利导,联系课文进行习作方法指导,这样,把情境与课文,课文与习作方法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呈现出一种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的最佳状态。”
谈生红认为这种体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让它成为学生写作中一种“惯性模式”。因为她认为这种体验其本质是开放思维。而思维一旦解放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可写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写景作文还是写人作文,学生都应该尝试采用这种以生活展现情境的方式,再现生活,想起与文题相关的人、事、物。”
片段与完整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谈生红还注意到一个存在于不少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觉得素材很多,但都是零碎的,是片段式的,不适合于写作需要的一个“完整”的素材,也为此而苦恼。
“就以写人的习作为例吧,学生对于所写的人物的素材多是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他们在想的时候,脑海中不一定出现一个完整的内容,可能只是一小点突出的事或仅仅是一小片段,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小点或一小片段进一步想下去,点滴成线,连成一大片。学生若能将生活中的片段串起来,将事情写具体、写生动,那么人物写活基本不成问题了,立意也会随之加深。”谈生红觉得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离不开一句老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没有生活,就没有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