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吉栋事迹材料

52fw.cn 栏目【范文】【事迹材料】 已阅0

  保吉栋是一个农民出身,是一名平凡共产党员,一名始终为村集体为群众着想的农民小企业家,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创办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让青海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省际,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一、基本情况

  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3月,位于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是一家以农产品加工,蚕豆、油菜、小麦、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245人,成员出资总额500万元,现有资产670万元。合作社现有办公室240平方米,库房200平方米,晒粮棚、钢结构储草棚及车间仓库3500平方米,工作人员36人,农机具54台,其中:中型四轮拖拉机5台,大型拖拉机4台、马铃薯播种机5台、小麦播种机2台、马铃薯收获机5台(其中1台中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小麦收割机1机台,蚕豆联合收割机1台(用合作社小麦收割机改装),蚕豆点播机2台,青草饲料收割方捆打捆机2台,农用运输车3台;其它型农机具24台(大型翻转犁、微耕机、深松机、撒肥机等);2012年新建场地4万平方米,仓库800平方米;2013年至2015年新建农产品加工生产线5套(马铃薯淀粉加工、粉丝加工、面粉加工、粮油加工、藜麦加工)。

  二、发展过程

  2010在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金冲村农户中流转水浇土地1500亩、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股土地600亩。在大通县景阳镇下岗冲村、石山乡西坡村及朔北乡大湾村、青山乡、青林乡流转荒废耕地3000亩种植青稞、青草饲料及繁殖燕麦种。现有技术服务、植保、良种繁育、机械工作服务队,由合作社理事担任队长,对社员进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内部管理实行集体决策,民主管理,财务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健全,财务状况良好,社员分红逐年提高。理事长保吉栋被农业部评为2012年度“全国种粮大户”。2014年9月参加了农业部和中组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同年我社被评为西宁市级示范社;201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6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同时理事长保吉栋被省农业厅推荐位全国“十佳农民”。2016年4月合作社向大通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党委申请并成立了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由合作社理事长担任党支部书记,目前共有党员8名,预备党员1名。

  合作社先后承担了县科技项目《蚕豆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等4项和市科技项目《大粒蚕豆新品种青蚕14号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1项。结合2013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014年旱涝保收项目并自筹部分资金,对合作社社员们涉及的2个村和合作社流转土地的范围内进行了农田治理,改善了土地基础设施,周边1700亩土地受益,提高了合作社抗旱抗涝风险,让合作社在以后的抗旱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2009-2014年从青海省农科院和甘肃省引进青薯168、青薯9号、青薯2号等原种,并引进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良种繁育和示范种植,每亩比普通农作物多增收600元。2013年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引进大粒蚕豆新品种青蚕14号和青海13号小蚕豆进行了示范种植,比普通大豆增产35%。2013年,2014年种植优质牧草3000亩,生产牧草1800吨。生产脱毒马铃薯2000吨、大粒蚕豆350吨,实现销售收入450余万元,社员人均收入增长4000余元。

  合作社从事农产品品加工行业,年生产藜麦30吨、马铃薯淀粉320吨、马铃薯粉丝260吨、农家面粉160吨、菜籽油130吨,农产品的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2015年合作社开始筹建藜麦种植加工基地的建设,种植藜麦150吨,生产藜麦30吨,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增长300元。2016年新建藜麦深加工生产线一套,造价55万元,现已开始正常运营。

  三、主要做法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们共计聘请专家60人次,以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为第一目标,带动种植的马铃薯、蚕豆比其它地区增产20%,高出非成员户30%左右,在良种繁育方面,实行了6个统一,收购每斤高出市场价10%,每亩要比非成员户多增收500元。社员、农户的满意无形的增加了合作社不停发展的动力。合作社多次对流转来的土地进行整合治理,对流转土地的地头、沟沿、堤坝、地垄进行复垦,在流转土地2000多亩的基础上又多治理出100多亩土地,节约了土地资源的同时又增加了效益。

  合作社社员由原先的50户发展成为如今的245户,合作社长期正常经营为合作社成员和当地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现如今合作社直接带动农户245户,间接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400余户。合作社目前共有固定员工36人,其中34人属于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低收入家庭人口,合作社员工人均工资2400元/月,现如今合作社员工基本实现脱贫。

  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以免费耕种服务的方式帮扶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贫困户15户,帮扶贫困人口45人;并吸引贫困户人口到合作社参加劳动,增加了甘树湾村贫困户的经济收入,2016年合作社对甘树湾村保吉云、李永泽两户特困户进行援助,积极的响应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运营状况良好,在合作社年初生产过程中,资金筹措方面合作社采用农户土地入股、现金入股、成员筹资等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合作社在运营期间的资金周转问题。

  (一)合作社社员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向合作社入股土地600亩,每亩按700元,合计资金42万元;合作社与入股农户签订长期有效入股协议,合作社年底进行分红。

  (二)合作社鼓励农户以现金入股合作社,2014年至2017年合作社成员和周围农户以现金方式向合作社入股26万元,合作社年底对入股成员和农户进行分红。

  通过以上二种筹资方式之外,合作社年初生产资金仍未解决时,合作社经董事会商议,由合作社前期设立成员进行资金筹措;成员以向个人借款或向大通农商银行申请个人信用贷款来解决合作社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筹措问题。

  四、未来发展及期望

  (一)改革生产模式

  合作社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将改革现在单一的生产模式,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生态养殖及农村旅游服务为一体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建立以农业种植为主题的农耕文化园,发展乡村旅游,修建养殖基地,发展生态养殖业等。生产模式的改革将改变目前单一的生产模式,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实现农产品的产品升值,为当地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二)鼓励农户入股

#p#分页标题#e#

  合作社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方式向合作社入股,鼓励及吸引合作社成员以外、合作社所处村镇以外的农户以土地、资金的方式进行入股。农户的入股不仅能解决合作社资金的筹措问题,同时能扩大合作社的生产规模,更能实现农户经济收入的增加,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的发展致富命脉,发展为农民带来增收的产业、实业,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合作社将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发展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路线,走出一条真正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路线。

标签: 十佳农民; 保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