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52fw.cn 栏目【教案】【历史教案】 已阅0

教学策略手段(教学过程)

高三历史教案:《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的规定?

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p#分页标题#e#

但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却没有得到法律保护。“文革”期间处处可见违法行为,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讲授新课: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文革,1966-1976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对党、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内乱。

2.“文革”的原因

#p#分页标题#e#

(1)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毛泽东认为党内出现了“             ”和“资产阶级复辟”。

(2)直接原因:        、        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左”倾错误。

(3)外部原因:国际形势恶化,中国的周边局势严峻。

3.“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践踏人权

(2)冲击社会秩序

(3)破坏民主法制

(4)破坏党内民主:

3.“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p#分页标题#e#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p#分页标题#e#

1.新时期开始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p#分页标题#e#

2.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1)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的保证(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

(5)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p#分页标题#e#

1、必要性。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证人民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概况  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

上级政府指派

(前)

城镇居委会

干部

农村村委会

(后)

根据选举法由人民选举

思考:根据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性质、职能转变?

#p#分页标题#e#

基层民主选举之后,城镇居委会、农村村委会成为居民、村民自治组织,2、职能:由监督管理转变为人民服务。

3.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4.意义: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正得到进一步普及,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课堂小结: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的民主法制,文化,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文化大革命也坚定了我们国家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功。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具有极强的纠错能力和活力。虽然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会越来越成熟。

板书设计: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2.原因;3.“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4、教训

#p#分页标题#e#

(1)践踏人权(2)冲击社会秩序(3)破坏民主法制(4)破坏党内民主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新时期开始的标志;2.指导思想;3.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必要行;2.概况;3.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4.意义

标签: 高三 历史 教案 社会主义 政治 建设 曲折 发展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