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52fw.cn 栏目【教案】【历史教案】 已阅0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国初年,面向群众的社会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发展。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城市中对群众开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学界,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其中白话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思想内容,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现了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风格多样。

标签: 高中 历史 教案 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