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着20天的硬核救险,这封感谢信好沉!

52fw.cn 栏目【范文】【感谢的话】 已阅0

在不久前的郑州暴雨中,有这么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与暴雨赛跑,在雨中蹚出一条路,争分夺秒6小时恢复ICU病房供电。他们冲锋在居民用户供电一线,鏖战四天三夜,为3万户居民送去光明。他们是谁?




接过一捧鲜花

面对医护人员的深深鞠躬

那一刻

雷锋号”队长郝涛心中既感慨万千又无比自豪

站在数天前曾积满洪水的郑大一附院河医院

自7月21日起

郝涛和他的队员曾在此接力奋战20天

直至电力供应完全恢复


自2007年入职“雷锋号”以来

这是郝涛第一次参与灾难应急抢修任务

面对急流洪水

郝涛曾心中翻腾

“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完成任务”

而今

当他面对医护人员的诚挚感谢

只是觉得

“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掌声、鲜花、锦旗、感谢信

8月11日

一场简单的复电暨致谢仪式

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举行


截至8月9日

河医院区全面恢复供电

在整整20天的抢险救灾保供电战役中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

先后投入452名抢修人员、10台移动发电车

调配3台临时移动箱变车

昼夜奋战、风雨同舟

于8月9日22时恢复院区所有负荷正常供电



在这场保供电战役中

“雷锋号”7名青年抢修队员

冒雨第一时间前往河医院区

成为整支队伍的“先锋”

书写了“雷锋号”的拼搏与奉献


故事从7月20日那个雨夜开始……


“快、快些、再快些!”7月20日深夜,在紧急赶往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的路上,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长郝涛心中不断提醒自己。那时,因为暴雨导致断电,医院正有600多名重症患者处在危急之中。那一刻,郝涛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争分夺秒”。


这一幕

发生在那个暴雨滂沱的夜里

为了一万多名医护和病患的安全

“雷锋号”7名青年队员徒步蹚出一条路

与暴雨赛跑、与洪水赛跑

争分夺秒

保障了ICU病房电力恢复

保障了整座医院电力恢复

…………



暴雨中,他们争分夺秒6小时恢复ICU病房供电!


7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侵袭郑州。顷刻间,暴雨如注,积水猛涨。


当天6时30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2号病房楼最早突然断电,沉寂后陷入一片忙乱。


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暴雨,停电是一点点蔓延的,1号病房楼、急诊中心、门诊楼、ICU病房……暴雨造成的积水侵袭着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的电力系统,就连应急发电设备也受到影响,形势危急。


而持续的暴雨仍在继续,下午1点,河南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未来3小时,郑州市累计降水将达到100毫米以上。


一时间,恣肆的洪水像狂躁的野马冲进了医院、冲进了病房,并不断上涨。


这场洪水,困住了3000名医护人员和一万多名患者及其家属,心电监护等重要设备的备用电池电量行将耗尽,重症监护室里600多名重症患者更是情况危急。



晚上23时20分,接到紧急抢修任务的“雷锋号”电力抢修队7名队员向河医院区紧急集结出发。


暴雨滂沱,积水齐腰。从不停电作业中心到河医院区仅仅五六百米的路程,队伍行进中的艰难程度远远超出了队员的想象。


尽管有绝缘斗臂车在前方开路,但涌动漫灌的积水迟滞着队伍的前行,所过之处,皆为汪洋。


街道上触目惊心的景象敲击着队长郝涛的内心七上八下,他情绪翻腾,急迫、担忧,甚至还有一丝丝害怕、恐惧。“快、快些、再快些!”郝涛一路上不断提醒自己。


一名高阶上避险的路人冲着他们挥手大喊:河医院区不能去,那边河水漫堤,已经冲灌了医院。


车辆蛮进意味着潜藏的巨大风险,队员的安危也得不到保证。但行动不能停,郝涛决定下水为应急发电车探出一条路。



头顶是冰冷的雨水,身边是湍急的水流。


郝涛身前,队伍中年纪最长、经验最丰富的王培丹先冲了上来,93年出生的副队长窦孝祥举着手电紧跟身后,其他四名队员也跟了上来。水流中,七个人手紧着挽手,结成一道人墙向前小心翼翼地移动。


试探后,最近的建设路高架桥下水位深近2米,车辆无法驶过。郝涛决定绕道,前方探路的王培丹手握一根木棍,一点点蹚着路。


100米、50米、30米、10米……30多分钟的艰难行进后,零时40分,队伍终于抵达河医院区。然而,更为残酷的是,郝涛他们发现,应急发电车根本开不进医院。


漆黑的夜里,充斥着忙乱的手电筒光和人们相互之间的呼喊。医护人员和前来救援的消防队员在转移病人,为了保护重症病患的生命,甚至不得不把呼吸机等沉重的医疗器械与病患一起搬下楼。


然而没有电力的持续供应,重症病患的生命依然会受到威胁。


一筹莫展之际,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告诉郝涛:市政部门派来一辆清障车,可以去接应应急发电车。郝涛眼前一亮,“太好了”,旋即带领队员冲进黑夜中。



密实的雨幕下,清障车将前方的积水划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在路面出现的短暂间隙,应急发电车稳稳地跟进行使,就像双簧一前一后紧密配合。而发电车的后面,汇拢过来的积水又瞬间吞噬了道路,在夜色中涌动。


凌晨1时50分,清障车顺利驶进医院,经过反复测试,凌晨2时30分,体格庞大的应急发电车成功“靠岸”预定位置。


前后两批投入救援的共12名“雷锋号”队员立刻各司其职,展放电缆、接线、调试设备……


郝涛说,又急又密的雨点打得人睁不开眼睛。湿冷加之疲惫,咬牙坚持的郝涛觉得那晚的电缆特别重,一向有力的双臂不仅发软还直打哆嗦。


队员李毅博不小心跌倒,几次尝试站起都没有成功。王培丹眼疾手快,跑过去将他扶起。稳了稳神后,李毅博擦了一把脸上混合的汗水和雨水,又继续展放50米长的电缆,一点一点到位。


窦孝祥说,那时,大家都不管浇在身上的冷雨,也忘记了满身的疲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最快的速度接线送电。窦孝祥感觉到,在他们身后,是医护和病患们期待的目光。


凌晨5时,应急发电车接入成功,停电超过10个小时的ICU病房终于来电了!


郝涛说,当灯光穿透雨幕亮起来的那一刹那,大家的心情都瞬间明朗起来,600多名重症患者得救了。


电不通,人不退。此后几天,河医院区供电抢修一直在持续,至7月24日,医院基本恢复供电,开始接诊。至8月9日22时,在国网郑州供电公司452名抢修人员的努力下,河医院区恢复所有负荷正常供电。



这场暴雨中

“雷锋号”同样冲锋在居民用户供电一线

7月25日14点10分,正商城小区1号楼恢复供电

7月26日下午,正商城小区全部恢复供电

7月26日15点,逸品紫晶全部恢复供电

7月27日16点,理想城所有居民楼恢复供电

7月27日18点10分,牧南小区全部恢复供电

7月27日18点30分,晖祥江山全部恢复供电

7月28日凌晨3点,康桥美城5幢低层送电成功

7月28日12时,豫程小区成功送电

…………

一场场鏖战

“雷锋号”完成17个开闭所(小区)送电任务

为30000户居民送去光明


“雷锋号”档案!



“‘雷锋’出发,点亮万家”

这是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

的服务理念


“雷锋号”电力抢修队

成立于2002年3月5日

一个学习雷锋的日子

成立19年来

“雷锋号”承担郑州市区400余万用户用电服务

在发扬、践行“螺丝钉”精神下

共完成供电抢修任务15000余次

改造配电台区3100余个

累计配电线路特巡100000余公里



他们

是由182名青年组成的“特战队”

在供电保障主战场

在应急抢修最前沿

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红马甲”的身影

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立19年来

四川汶川抗震救援、湖南郴州抗冰救灾

上合组织峰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世界军人运动会、春晚分会场

…………

处处都有“雷锋号”的身影

2020年疫情期间

“雷锋号”更是义无反顾、冲锋一线



逆行孝感、出征长垣,他们创造了4天点亮岐伯山的郑州速度!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雷锋号”“红马甲”的身影。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江城武汉。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2月17日晚,“雷锋号”电力抢修队接到紧急任务通知,须征调两名应急发电车驾驶员和操作员紧急奔赴湖北孝感支援当地应急保电工作。


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第一时间,队员付豫、王志斌两位党员主动请缨申请此次保电任务。


在汶川抗震救灾、湖南郴州抗冰救灾、武汉军运会保电等多次重大保电任务中,都曾有付豫、王志斌两人的身影,但此次奔赴疫情战场,却是一场无法预料的考验和挑战,但两人都选择了义无反顾。



2月19日,一切就绪的付豫、王志斌赶赴湖北孝感。按照统一部署安排,两人驾驶应急发电车对口支援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负责坚守这一“高地”。


付豫说,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孝感市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多、用电负荷大,保障安全可靠供电责任重大。


这是一场事无巨细的工作,每个细节都不能忽略。在岗位上,付豫、王志斌与当地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对现场应急保电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完善应急保电支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每一步现场保电工作机制及措施。


王志斌说,他们全天坚守岗位上,要保证对应急发电车现场开展启停操作、运行状态监控和日常维护,保障应急保电车辆和发电机运行正常,确保应急电源随时启用,来不及吃饭也是“家常便饭”。


工作期间不允许带手机,每天只有在晚上,他们才能用手机跟家人视频通话报平安,让家人放心。


一个月后,付豫、王志斌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疫情期间,时刻待命、随时出征已成了“雷锋号”的常态。


去年1月30日,“雷锋号”接到紧急通知,新乡长垣作为全国医疗装备生产加工重地,急需调派一台500kW发电车前去支援。


当天下午2时,队员便驾驶一台500kW发电车火速赶往长垣,于下午5点10分到达指定地点完成车辆交接。


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治疗医院郑州岐伯山医院配套供电设施建设中,“雷锋号”队员们日夜奋战,提前5天完成工程送电任务,创造了4天点亮岐伯山的郑州速度。


疫情期间,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雷锋号”视之为电网铁军精神


19年来

“雷锋号”圆满完成重大保电任务3200余次

实现“设备零故障、客户零闪动、工作零差错、服务零投诉”



19年来

“雷锋号”以“雷锋精神”为引导

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走访军烈属、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2800余次

解决各类用电难题5700余次

一言一行传递着爱心和温暖



19年来

“雷锋号”7×24小时全天候待命

提高配网运行精益化管理水平

“雷锋号”队员共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

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400余万元

仅2020年

就完成带电作业2692次

减少停电140438时/户



19年来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青年文明号

中央企业红旗班组

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

荣誉是“雷锋号”践行使命、无私奉献的注脚

这就是“雷锋号”的故事

属于这群青年的故事仍在继续!!


标签: 雷锋 供电 郝涛 医院 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