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52fw.cn 栏目【教案】【历史教案】 已阅0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通过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的作用,在评价人物时引导学生注意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理解秦始皇与其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收集有关秦王朝留下的历史遗迹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研究资料,并能透过秦始皇去感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作为古代中国一个极具特点和争议的人物,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既有其历史必然性

  的一面,也有着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秦始皇崇信严刑酷法,以为这样能够使他子孙万世相传,但在广大民众的反抗怒涛中,这也仅仅是一个幻想而已。从长远的历史发展看,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说明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属于文科班学生拓展学习内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可以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其中22位“代表人物”各有特色,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他们的成长过程、主要活动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何评价纷繁复杂甚至教材不曾提及的历史人物是本教材留下的艰巨任务。

  为此,拟订两份“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学习指导书面材料,请学生阅读体会,并在教学中时时贯彻,从而使学生总结出一套基本全面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做到“人人会评、会评人人”!

  第一单元截取中国古代三位著名的政治家,包含封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历史阶段,从他们的历史贡献来综合评价。第一课的讲评尤为关键,需要教师给学生树立一个人物评价的“方向”,且课文不少内容与必修三套教材紧密关联,需要不时联系回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法:先介绍选修4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学习指导书面材料,再转入单元序言内容的讲述,并引入新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文讲述

  一、秦国灭六国(统一)

  1、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

  诸侯割据混战: 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成为趋势 促进民族融合

  社会大变革: 商鞅变法 韩非子的理论

  这些都是秦统一的历史原因

  2、秦国统一六国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原因: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

  2、社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3、人民要求: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自身: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

  5、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正确的统一方略

  1、背景(原因)

  BC770-BC221,呈现的政治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①春秋:诸侯间的混战必然导致大国吞并小国,使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这样就使统一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大势所趋;

  ②诸侯间的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于是战争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

  ③诸侯间的混战使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而这正是统一的有利条件。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地区间交流加强======社会基础;

  ④各国相继开展了变法活动,而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秦国实力强大: a、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标签: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课件 高二历史教案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