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匈奴的管理体制特点及启示02-13

      摘要:秦汉时期,匈奴政权完成了从弱到强再到弱的演变,以军事实力为单于继承的隐性标准,中央政权“同姓主兵,异姓主政”以及松散的地方行政组织结构这三大管理特点造就了匈奴前期的强大,也导致了匈奴后期的衰落。   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中对中原政权威胁最大的就是匈奴“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匈奴不时地侵入使得中原政权备受困扰。从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到汉高祖被困白登妥协和亲,再到汉武帝武力征服匈奴远遁...

    查看详情 >>
  • 财政体制转型与北魏国家治理02-13

      众所周知,国家治理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使政府、地方、社会以及民众之间的资源配置达到最大(最优)绩效,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就北魏政权而言,财政体制变迁一方面体现着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国家权力和自耕农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强化的趋势。迄今为止,学界关于北魏财政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陈寅恪、陈明光、李锦绣、严耀中、逯耀东以及渡边信一郎等先生都有专门论述,无须赘言。但如果从财政...

    查看详情 >>
  • 北平接管后建筑工人的组织过程与建筑业的体制转变(1949-1952)02-13

      摘要:中共接管大中城市的过程是中国社会大变革过程的开始。变革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学习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愿望,另一方面来自接管城市过程中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北平接管过程中,建筑工会为组织分散性、流动性、复杂性强的建筑工人,推动废除建筑业的投标制和转包制,发动反把头斗争,建议由新设立的国营建筑公司直接承担各级政府投资的建筑工程任务。建筑业由此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相当部分建...

    查看详情 >>
  • 唐代前期“统收统支”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02-13

      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是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法律制度安排。在中国古代财政史上,唐代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唐代前期实行的“统收统支”体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法制规范相当齐备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唐代后期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则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地方财政收支挂钩,成为真正意义的一级财政主体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唐代前后期实行的不同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对国家...

    查看详情 >>
  •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发展职责10-08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发展职责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郑邦山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

    查看详情 >>
  • 2018文化体制改革总结10-0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 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为贯彻落实......

    查看详情 >>
  • 清代新疆行省体制下政区建置的几个问题02-13

      内容提要:新疆行省体制下的分县拥有独立于所属县的治权,应等同于县看待。多数的府不设附郭县,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直辖地,是清政府因地、因时制宜对府级建置辖地规则做出的合理变通。南疆新设州、县命名的突出特点是沿用汉代地名,体现了清统治者巩固与强化对这一地区统治的政治期望。政区建置变动以升置和增置为主,个别政区隶属关系、治所与辖境的变更值得关注,反映了地方利益集团博弈对政府决策和政区建置的影响,体现出建...

    查看详情 >>
  • 从这个旅刚性落实机关“每周2.5天”训练看如何对接新体制10-08

    经过大胆创新,机关干部学打仗、谋打仗、练打仗的时间精力多了很多,军事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新体制下的新模式渐渐显现……...

    查看详情 >>
  • 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02-13

      一条鞭法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学界一般都是从人头税到土地税、从实物税和劳役到货币赋税演变的脉络对其加以认识。但是,所谓“一条鞭(编)”,其意义的指向,其实更着重在“总收分解”,即财用资源的核算、收集与分派上。也就是说,一条鞭法在更本质的层面上是王朝财政体制的转型。一条鞭法的“总收分解”,首先直接带来的变化,是原来里甲编户承当的赋税、差役、物料、经费诸项名目以同一原则、同一征缴手...

    查看详情 >>
  • 个人创业可享最高15万元担保贷款10-08

    昨日,记者从政府部门获悉,我省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破解我省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对外开...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