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0年前后共产国际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认知分歧02-13

      提要:1920年前后,莫斯科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存在认知渠道和结论各异的三种观点。苏俄国内学者延续了西方对中国的既往看法,以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描绘中国,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观点接近此论。罗易以其对印度的“经验之谈”,将中国与印度同视为“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一度得到共产国际认可。列宁则以“封建”定性中国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性质,中国代表张太雷等人对中国农村实际状况的描述虽撇开了性质之争,但...

    查看详情 >>
  • 高一政治教学教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10-08

    新东方网高考频道为广大师生整理了高一政治教学教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资料请登陆:gaokao.xdf.cn。...

    查看详情 >>
  • 高二政治教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0-08

    设问:那么,原始人那种一切从群体出发、一切为了氏族是否是“公”的思想呢?也不是,当时的人们既不知道什么叫私,也不知道什么叫公,只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正如教材所引拉法格的一段话所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