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责任田”实践到家庭承包制——基于安徽的考察02-13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包产到户的情况,着重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安徽"责任田"实践过程,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安徽家庭承包制改革,以搭建包产到户思想与实践在前30年和后40年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责任田"实践是家庭承包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先声,并为家庭承包制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和一定程度上的干部储备。家庭承包制在安徽的成功,既有普通农民群众的创造,也有各级干...

    查看详情 >>
  • 19世纪英格兰租佃权的历史考察02-13

      摘要:在19世纪的英格兰,租佃制是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承租者在租期内的未耗尽改良措施进行补偿是英格兰租佃权的主要内容,这源自任意租约中佃农所享有的收割庄稼权,原本是普通法及地方习俗通过帮扶在主佃关系中处于弱势位置的佃农来促进农业发展的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地主越来越依赖于承租者对租地的投资与改良,这导致主佃关系从一种封建依附性的契约关系向商业关系转变。在此背景下,租佃权这一地方习俗既...

    查看详情 >>
  • 两汉时期匈奴对西域的经营和统治——基于考古资料的考察02-13

      摘要:西汉初期,匈奴势力进入新疆,击败月氏,直接占领并游牧在今哈密地区。西汉前期匈奴采取通过乌孙来控制西域各国的策略,中期设立僮仆都尉来对西域各国征税、调兵。在汉朝匈奴的争夺中,匈奴败北,势力退出西域。西汉末年汉朝内部战乱不断,东汉初期政权不稳,无暇西顾,匈奴卷土重来,重新侵入西域。之后匈奴内部夺权,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投汉,北匈奴西迁入西域。其中北匈奴呼衍部在哈密地区游牧,是与东汉争夺西...

    查看详情 >>
  • 清代冕宁司法档案中的“夷兵”及其功能考察02-13

         内容提要:清代冕宁县作为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国家治理开始深入基层社会,为了适应当地民族社会管理的特别需要,当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夷兵换班制。“夷兵换班制”是通过招募当地“夷民”到流官衙署中充当“夷兵”,作为地方流官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内部事务的辅助人员,保证国家在处理当地少数民族民政、治安、司法等事务时有熟悉当地“夷俗”的衙吏。由于“夷兵”实行定期轮换,所以称为“夷兵...

    查看详情 >>
  • 明清时期府县官政治行为之考察02-13

      摘要:政治行为是指从政人员在政治活动中的表现,它除了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外,还与人的复杂心理活动有关。相同社会地位的人,因感知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这种不同的心理活动运用到政治活动中,就会造成政治行为上的差异。以此来考察明清时期府县官的政治行为,可以发现,当朝廷对地方严加管理的时候,由府县官这个位置罢职或升迁的比例都大,功过是非评价比较符合实际,廉洁与贪酷的界限也分明,廉者受到表...

    查看详情 >>
  • “装订”作为书籍“交流循环”的环节及其意义:一个基于比较视野的书籍史考察02-13

      摘要:欧洲十六世纪以降商业出版“交流循环”(communications circuit)中存在着“装订”环节,“装订”主要反映的不是印刷而是出版和销售的内涵。明代中后期至清初商业出版中同样存在着这一环节,以通俗小说书籍最为典型。“装订”的存在,乃是当时商业出版及图书贸易实际的必然结果。以“装订”为观照视角,可以对明代中后期至清初蓬勃兴盛的商业出版得到崭新的认知,并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通俗小说纷纭...

    查看详情 >>
  • 会馆·远距离贸易·商业网络:以明清时期北京的歙县会馆为考察线索02-13

      摘要:“会馆”主要出现在16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大都市与江南地区,以及长江、运河沿线市镇。这一现象与世界和东亚历史上的共振——新航路开辟、美洲发现以及早期全球贸易活动的急速展开密切相关。16世纪30年代日本银的飞跃性增产,与16世纪中后期中南美洲大型银矿波托西(Potosí)等的开发,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核心媒介——白银;而白银兼具中国流通货币特性,引发了中国包括区域内、跨地域、国际贸易在内的商业性...

    查看详情 >>
  • 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勤俭办社的历史考察——以贵州为中心02-13

      摘要:合作化时期,为了推进合作化运动,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共中央就勤俭办社多次发出指示。贵州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倡导的勤俭办社方针,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要和现实条件,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副业,开展多种经营,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反对铺张浪费,从而活跃了农村经济,扶持了农业生产,节约了开支,增加了社员收入和社会财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发展新时代农...

    查看详情 >>
  • 杨虎城将军赴欧美考察的历史真相10-08

    杨虎城将军,幼名长久,号虎城, 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着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军上将。 杨虎城1928年4月,离开他的军队远赴日本。同年底...

    查看详情 >>
  • 晚清邮政网络与地方体系层级——以安徽省为中心的考察02-13

      一、引言   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清邮政”正式开办起,现代邮政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20余年的历史,从行业史的视角对其展开专题研究则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也有近百年。一个世纪以来,有关邮政史的研究成果可谓十分丰硕。在成果数量增长的同时,邮政史的研究也走入了瓶颈。其一,整体而言,目前有关近代邮政史的研究多停留于制度史的层面,如对清末邮驿制度嬗递及邮政近代化这一重要历史过程多以叙述的方...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