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历史时期西南疆域空间结构的多元属性和流动特征——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边疆视角”02-13

      摘要:空间结构是本文用以探讨西南疆域社会及其关系格局演变的叙事单位。首先,地理生态环境的非均质性与多样性,对西南边疆社会文化面貌及疆域空间的形成起到了形塑作用。其次,历史上不同人群的长期活动,构成了西南疆域内部和外部不同层次的“中心—边缘”关系及其互动。再次,西南疆域空间稳定性和流动性的两个面向,反映了西南疆域社会结构的生成机制及动态变化特点。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弥补了传统开发治理史...

    查看详情 >>
  • 14至 18世纪东亚世界的“象记”:博物学知识比较史研究的一个视角02-13

      摘要:本文通过明清笔记文献中的“象房”“驯象”与“浴象”、 韩人朴趾源《热河日记》中的“象记”和日人“象之旅”等有关象的文献,展示在山川相连、一衣带水的一个历史和文化上彼此认同的共同空间里,曾经有过怎样的象文化叙述,在东亚地区有过怎样的大象空间转运史,以及如何借助象文化来阐述民族意象,形成以象文化和动物文化为主题的东亚三国博物学知识的传播与影响史。   象是地球陆地现存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当年在...

    查看详情 >>
  • 博弈论视角下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02-13

      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的博弈论,已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众多领域。多年来,许多学者也基于博弈论对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阮仪三、单霁翔、赵荣、郑育林等先生从宏观层面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有机更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沈海虹借助“集体选择理论”对城市遗产保护的主体力量建构和社会机制建设进行了分析,李将围绕“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进行了多元途径...

    查看详情 >>
  • 丙午年外官官制改革讨议——侧重各督抚视角02-13

      摘要:1906年9月1日,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上谕,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运动的正式开启。在对中央官制进行一番调整后,编制馆亦草拟了一个颇具西方宪政色彩的外官官制改革草案。在征询地方督抚意见时,意见纷纭,编制馆不得不对原方案做出重大调整,宪政色彩明显消褪,并在拖延一段时间后,宣布先在东三省试行。外官官制改革再次落入传统吏治因循敷衍的怪圈,清廷立宪改革的诚意备受社会各界质疑。   光绪...

    查看详情 >>
  • 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02-13

      一条鞭法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学界一般都是从人头税到土地税、从实物税和劳役到货币赋税演变的脉络对其加以认识。但是,所谓“一条鞭(编)”,其意义的指向,其实更着重在“总收分解”,即财用资源的核算、收集与分派上。也就是说,一条鞭法在更本质的层面上是王朝财政体制的转型。一条鞭法的“总收分解”,首先直接带来的变化,是原来里甲编户承当的赋税、差役、物料、经费诸项名目以同一原则、同一征缴手...

    查看详情 >>
  • 肯尼亚斯瓦希里文化初探——以进口陶瓷贸易与建筑为视角02-13

      环印度洋贸易是世界古代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位于通向地中海的海路中转地,是环印度洋贸易中的重要地域,很早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斯瓦希里文化”是在非洲东部沿海地区班图人文化的基础上受到阿拉伯和伊斯兰等外来文化强烈影响而形成的多元复合的区域性文化。在丝绸之路的背景下,中国唐代以来的古典文献中对东非也多有记载。中国学者对斯瓦希里文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后期。2...

    查看详情 >>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国家的视角》读后感01-1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学员:张海华 至今,我还记得世博口号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即“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意思很浅显,但蕴味十足,深得...

    查看详情 >>
  • 创世伙伴周炜:TMT视角投资数字医疗,关注技术介入带来的倍增效10-08

    “在医疗健康领域如果有100个垂直方向,我们能投的可能只有5%-10%。我们希望以TMT视角介入其中,用技术实现倍增效应,解决行业的供需不平衡问题。”近日,创世伙...

    查看详情 >>
  • 债券市场视角下《民法典》对应条款与法律关系浅析10-08

    《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法治进步的一大重要举措,其对债券市场上一些法律问题的明确与法律规则的更新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诸如“禁止流质”、债券募集说明书...

    查看详情 >>
  • “她视角”下舆情事件中的女性形象解读10-08

    修复 随着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网络治理的完善,网络生态明显得到改善,保障女性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制度逐步健全。[1]曾长秋,李斌.性别与传播——网络媒...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