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钱粮亏空看康雍乾时期财政制度创设中的因果关系02-13
摘要:在对清前期钱粮亏空案的考察中,可以看到“挪用”与“垫支”、“摊捐俸工银”与“摊捐养廉银”,以及“蠲免”与“捐纳”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由“挪用”到“垫支”的支出行为发生由非法到合法的转变时,并没有解决难以归款的问题。而由“摊捐俸工”到“摊捐养廉”,说明财政体制上存在着公私图片图片的制度缺陷,虽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不断增大的财政缺口,却产生了官员低俸甚至是无俸的政治风险。此外,“蠲免”在被誉为造...
查看详情 >> -
国库统一与财政整理:民初北京政府金库制度建设研究02-13
摘要:国库制度作为现代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涉政府财务行政,还与税收、银行金融等问题密切关联。民国肇建,北京政府冀图整理财政,统一国库即为最要纲领。北京政府一方面借鉴日本模式,确立银行委托制;另一方面实行复杂金库制,赋予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国库代理权。就实际运作而言,中交两行分别筹设分支库,并接收各省金库,税款得以部分集中。但受政局动荡影响,各省财政收支并不统一,加之存在经征不分、代理权分...
查看详情 >> -
南宋财政窠名与窠名分隶02-13
宋代财政史研究在专题研究和整体研究上已有十分宏富的积累,深化宋代财政史研究的关键是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创新,现有对宋代财政史进行整体阐释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主要有“收、支、管、平”“军事财政”“地方财政”“官民互动”等。这些研究并非都包涵了两宋或全国范畴,但均体现了整体视野和全局观念,揭示了宋代财政史的多个面向,既有其独到见解,也有其视角局限,有待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框架,补充以往研究不足,揭示...
查看详情 >> -
北宋财政能力与国家治理02-13
北宋人对本朝超迈唐代的财政能力和国家治理效果颇为自得,称宋太宗朝岁入缗钱已“两倍于唐室矣”,两税收入“租增唐七倍”,加上夏税,“无虑十倍”,又称北宋财用“十倍于汉,五倍于唐”。程颐说北宋“有超越古今者五事”,第一事即“百年无内乱”。那么,北宋财政能力从何而来,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如何?本文在已有专题研究基础上,拟做一综合和整体的讨论。 一、北宋王朝的财政汲取能力 宋人称北宋前期盛时已是“...
查看详情 >> -
唐代前期“统收统支”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02-13
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是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法律制度安排。在中国古代财政史上,唐代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唐代前期实行的“统收统支”体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法制规范相当齐备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唐代后期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则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地方财政收支挂钩,成为真正意义的一级财政主体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唐代前后期实行的不同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对国家...
查看详情 >> -
传统财政范式的转换:从“量入为出”到“量出制入”02-13
2021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中,笔者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相关概念》为题,概要讲述了经济史、财政史研究中的“经济史”“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量入为出”“量出制入”“财政”“税收”“税率”等相关概念。由于时间的限制,只是泛泛而谈。本文对中国历史上的“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 “量入为出”即《礼记·王制》篇说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是先秦以来的...
查看详情 >> -
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02-13
一条鞭法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学界一般都是从人头税到土地税、从实物税和劳役到货币赋税演变的脉络对其加以认识。但是,所谓“一条鞭(编)”,其意义的指向,其实更着重在“总收分解”,即财用资源的核算、收集与分派上。也就是说,一条鞭法在更本质的层面上是王朝财政体制的转型。一条鞭法的“总收分解”,首先直接带来的变化,是原来里甲编户承当的赋税、差役、物料、经费诸项名目以同一原则、同一征缴手...
查看详情 >> -
财政体制转型与北魏国家治理02-13
众所周知,国家治理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使政府、地方、社会以及民众之间的资源配置达到最大(最优)绩效,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就北魏政权而言,财政体制变迁一方面体现着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国家权力和自耕农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强化的趋势。迄今为止,学界关于北魏财政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陈寅恪、陈明光、李锦绣、严耀中、逯耀东以及渡边信一郎等先生都有专门论述,无须赘言。但如果从财政...
查看详情 >> -
市财政三措并举 加强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管理10-08
为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帮助供应商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合同的信用价值,市财政局三举措规范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推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业务做大做强,助力中...
查看详情 >> -
高三政治教案:《财政收入和支出》教学设计10-08
重点: 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收入支出的含义; ⑵财政收入、支出的范围; 难点: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理解财政收和支出,财政收支平衡; 素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