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

52fw.cn 栏目【教案】【生物教案】 已阅0

新陈代谢与酶说课教案

广安友谊中学田秀敏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

新陈代谢与酶

(二)课型

探索性实验课

(三)教材内容及位置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45~48页

(四)课时安排

本节重点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与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的,教师考试辅导资料下载

>>免费专业学科知识试听课程

>>在线教师考试模拟中心

六、教学程序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先用讲述法学习酶的定义,再用实验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对酶特性部分,教师讲解宜少而精,大量时间应由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实验四与实验五同时进行,所以,进行实验时宜采用分段式,即讲解一段,学生独立操作一段,学生总结出结论后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具体如下:

强调几点:教学与实验一并进行,要遵守组织纪律,一切听从指挥。

(一)组织讲解酶的发现

1、酶的发现史

2、酶的概念

(二)组织教学酶的特性

1、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统一讲解和演示

①简析“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②简析目的要求:学会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

③演示规范操作:按预先标明的步骤规范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骤,不说明结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加入过氧化氢酶液和FeCl3液后,应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并立即观察实验现象。

②向试管内液面上方放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潮湿而熄灭。

③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加药品时切勿溅到皮肤上。如果溅到上面,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掉。

④当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已知数量的Fe3+和过氧化氢酶分子后,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快、多?(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⑤哪个试管内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⑥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各是什么?(均为氧气)

(3)引导总结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

2、实验五:

(1)统一讲解和演示

#p#分页标题#e#

①简析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有无还原性糖。

②浅析目的要求: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探索淀粉酶是否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③演示实验操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制备的可溶性淀粉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②注意两支试管应放在水温为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会降低化学反应速度。

③如果加蔗糖的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要指导分析原因:

a、蔗糖液放置时间过长,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影响实验结果

b、试管未洗干净也会影响

c、蔗糖本身不纯净

④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杜绝随意用火。

⑤在实验过程中,两支试管的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加入淀粉的试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加入蔗糖的试管:浅蓝色不发生变化

⑥保温5分钟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有足够条件供酶分解)

(3)讨论总结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不起催化作用,从而得出酶只有专一性,也推导出酶的多样性特征。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讲述法和实验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需适宜的外界条件。

2、纠正实验课中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四)练习设计

1、本节练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学程序中的设问,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2、各小节实验的总结提问。

3、课后练习

①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练习,落实基础。

②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正板书(大黑板)

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发现史:1773年斯帕兰札尼实→1836年施旺→1926年萨姆纳→1980年切赫

2、酶的意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合物的反应

注:由于酶的专一性,反应也如此复杂,酶具有多样性

(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

适宜的PH:绝大多数酶在PH=7的环境催化效率最高

小黑板板书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标签: 教师考试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资料 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