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优秀教学设计(一)

52fw.cn 栏目【教案】【生物教案】 已阅0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内环境稳态》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能力目标: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内容中已经学习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知道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的组成部分。本课时将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入手,让学生能够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由于本节内容自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对体温的调查了解稳态的含义,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通过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通过挂图,多媒体动画等方式进行具体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稳态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所以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通过大量的问题讨论,使学生理解稳态的概念及形成机制。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分析来认识稳态的重要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打开学生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多的列举出实例进行分析,从而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上次课结束前布置的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课下完成调查

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

请同学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并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完成课本上的思考题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出来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引出课题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实事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学生尝试列举事实

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

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平衡呢?请同学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渗透压的稳定。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举例分析

学生回答,如不完整,老师及时补充

让学生阅读化验单,说明内环境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根据上述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的概念,老师强调稳态的动态变化和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并结合教材中科学史话简要介绍稳态的提出和发展。

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内环境是怎么实现的呢?请学生结合课本上图1-4作出相应的讲解。

学生讲解、总结

通过学生自身的理解,然后在讲解总结,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简要介绍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过程,指出稳态与环境的调节机制。如果稳态被破坏,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倾听

 

请学生举几个稳态失调的例子,说明症状和危害,总结出稳态的意义

学生举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烧等

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建立联系。

如何预防稳态失调,引导学生讨论,在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画出几种稳态的调节示意图,并作出相应的讲解。

八、板书设计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稳态概念:

2、(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平衡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p#分页标题#e#

本节课以学生对体温的日变化的调查导入,通过学生自身分析,得出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引出课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酸加碱后血浆酸碱度的变化 探讨内环境的PH的相对稳定,通过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得出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通过上述的一些观点,使学生总结出稳态的概念,老师强调稳态的相对性和变化只能在一定的范围。然后通过学生利用图讲解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去路,阐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通过学生举例说明稳态被破坏后的一些疾病,介绍稳态的重要意义。课堂的内容环环相扣,要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提前做好本节的预习,做好日体温的变化情况调查,做好相关内容的准备工作。由于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的对问题进行删减,既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又要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本节的重难点,也就是稳态的概念的理解上。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把重点放在了稳态的调节上,过多的介绍血糖、渗透压、PH、体温的调节,在对课本内容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另外,由于学生本身认识限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举例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的形成配合,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问自答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全程导航家长入口学生入口

标签: 高二 生物 教案 环境 稳态 重要性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