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藏事改革对西藏建省论的回应及其实践选择02-13
摘 要:在英俄竞相侵藏,尤其是英国发动两次侵藏战争,致使西藏形势岌岌可危,西南边疆危机空前的清末时局中,西藏建省论者无疑为清廷筹藏固边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然而清末藏事改革者选择了不求建省虚名,但求“以治行省之道而治之”的改革进路。这一实事求是的改革思路与实践,既着眼于应对西藏严峻的边疆危机,同时兼顾西藏的特殊性,兼具原则性与策略性,体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清廷对西藏建省与否的纠结,实际上是在西藏...
查看详情 >> -
略论清末吐鲁番地区以谷付息的土地典当02-13
内容提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吐峪沟新出光绪十七年“葡萄园当卖契”。对契中“当卖”作了界定;对其与“租籽”的关系作了厘清。论证了“当卖契”实质上是以葡萄园作抵押的抵押借贷,证实了在内地普遍行用的“以谷付息”的典当方式在清末吐鲁番地区的民间也已出现。对当卖“不计年限”作了分析。而此前学者们对吐鲁番地区这类集买卖、借贷、租佃三者于一体的复杂的土地交易方式鲜有提及。 明清以来,商品经...
查看详情 >> -
共识何以达成:清末新政伊始外交改制的分奏、会奏与变通02-13
近代中国是一个危机与变革并存的时代,持续的外患与内忧促成了改革共识的形成。从“变局”“危局”到八国联军侵华下“实与亡国无异”(刘坤一语)的“中国残局”(张之洞语),清廷终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年底颁布变法上谕,推行新政,并着军机大臣、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和各省督抚“参酌中西政要,各抒己见”。由于上谕中有“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浑融中外之迹”等语,故熟知洋务的臣工们多在其奏议中谈论...
查看详情 >> -
清末滇南猛乌、乌得界务危机中的政府应对探析02-13
内容提要:猛乌、乌得原为清朝普洱府辖地,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在清末法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因清政府国力衰弱,在与英法等列强的冲突和博弈过程中,导致猛乌、乌得划归法属越南,最终成为今天老挝领土的一部分。清朝在猛乌、乌得界务危机中的应对和处置,是清末边疆危机和疆域变迁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传统藩属体系在西方条约体系碰撞中的被迫转型,以及清朝边政、边吏、边民在这场社会变革中疆域观、夷夏观等治边理念...
查看详情 >> -
试论清末“新政”中的西藏地方教育发展——以近代边疆教育为视阈02-13
摘要: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促生了我国西藏地方近代教育发展,这段历时短暂的边疆教育在政策定位、推进模式与推行路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摸索,体现了边疆治理与教育发展双重因素对边疆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交织着中央与地方不同层面的政策诉求,不仅体现了边疆教育的一些典型特征,更饱含着当时中国人富国强边的期待。 本文研究对象是清末“新政”中的我国西藏地方近代教育发展。以往研究主要以民族教育史为出发点展开...
查看详情 >> -
清末新疆兵制改革析论02-13
内容提要: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危局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政”,拟按照西方近代化军队模式改革兵制。新疆在时任巡抚潘效苏的主导下,实行了与内地省份不同的兵制改革模式,即遣散内地湘籍为主防勇,改练本地世袭兵,其意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开源节流,开发本地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这种改革模式不仅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徒增耗费,为边疆稳定与安全留下隐患。 清朝统一新疆后,当地驻军主要以八旗与屯防绿营为主,辅...
查看详情 >> -
大农与小农: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的论争02-13
内容提要:受近代中西碰撞和交流的影响,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关于大农经营、小农经营含义的表述,经历了从大农、小农到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演变。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小农经营的认同危机愈益强烈;大农经营则有一个从全盘接受到多元并持,再到绝大多数接受的过程。实现大农经营的途径,开始寄望于雇佣大农场,后转变为合作经营方式。有的虽然赞成大...
查看详情 >> -
边疆危机与清末新疆电报线的建设02-13
内容提要:19世纪80年代,中国大多数省份陆续接通电报线路。新疆电报线的建设相对较晚,1891年俄、英两国蚕食帕米尔地区的边疆危机出现后,清政府才决定建设由甘肃通往新疆省城的电报线。随着帕米尔危机日趋严重,清政府又将电报线路设至新疆其他重要地区,以应对边境危局。边疆危机成为新疆电报线建造的重要推动力。 19世纪中叶,电报通讯技术从西方传入中国。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人积极推动下,19世纪80年...
查看详情 >> -
语境交织与媒介跨越——清末《时局图》再探02-13
摘要:作为中国近现代第一幅政治宣传画,《时局图》经历了《东方时局》《时局全图》与《时局图》这三个版本的变化。不同版本之间的变化不仅包括图像细节的调整、图像媒介与载体的变化,还有发行与销售方式及范围的变化。而在这诸多变化的背后是阅读语境、传播语境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时局图》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得到持续性的广泛传播,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作为革命宣传品的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主义的图像诠释,还因为它的传播符合图...
查看详情 >> -
清末新疆建省与法律的一体化推进02-13
内容提要:由于民族、宗教、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清代新疆的法律文化呈现国家制定法、宗教法、习惯法等多元法律并存的样态,军府制时期较为突出。建省后,新疆行政建制实现了与内地的统一,多元法律的整合即法律一体化的进程亦随之有了较大的推进。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西交通之孔道,多民族生息繁衍迁徙辗转之所,多元的文化绚烂驳杂。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后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针对新疆地域特有的民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