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卫边疆的缉毒英雄-陈锡华烈士先进事迹报告02-20
守卫边疆的缉毒英雄-陈锡华烈士先进事迹报告,毒品是危害社会安定的毒瘤,在我国每年都有无数与毒贩精进行生死较量的缉毒刑警,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我们绿色无毒的稳定...
查看详情 >> -
汉代黄河河套区域农业发展与边疆农牧文明的互动与融合02-13
摘要:从汉代开始,黄河河套地区的农业得到大规模发展,成为汉代最为重要的屯田地点之一。河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宜耕宜牧的地理环境使其发挥了经济与文化的双廊道作用。汉匈农耕与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在此相互交融,区域农耕经济得以发展。以往研究多强调农作物为巩固汉代边疆提供物质保障,但忽略了其在汉与匈奴互动中的多面影响。当地生产的粮谷是维持汉与匈奴之间贡纳关系的重要经济砝码;汉匈在北方边境的互市推动了以粮食...
查看详情 >> -
论历史时期西南疆域空间结构的多元属性和流动特征——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边疆视角”02-13
摘要:空间结构是本文用以探讨西南疆域社会及其关系格局演变的叙事单位。首先,地理生态环境的非均质性与多样性,对西南边疆社会文化面貌及疆域空间的形成起到了形塑作用。其次,历史上不同人群的长期活动,构成了西南疆域内部和外部不同层次的“中心—边缘”关系及其互动。再次,西南疆域空间稳定性和流动性的两个面向,反映了西南疆域社会结构的生成机制及动态变化特点。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弥补了传统开发治理史...
查看详情 >> -
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币政与政治推进02-13
摘要:国民政府基于抗战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考量,自法币改革后,在西南边疆积极推行币政,以期实现其政治意图。一方面,基于共同目标与特定利益的考量,中央与地方当局发生多元互动的有效整合,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金融管理,将一直自成体系的西南金融圈纳入到中央金融体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政治意图推进和边疆治理;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币政推行过程中,地方当局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呈现博弈之另态,反映其经...
查看详情 >> -
民国时期边疆政区的内地化——以磴口设县为例02-13
引言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地区的政区设置和边界变动极为频繁,沿袭自清代的盟旗制度在中央政府的边疆内地化政策下逐渐瓦解。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叶,地处农牧交错带的磴口,伴随着内地移民不断增加,土地开垦面积日益扩大,其原有的政治管理模式发生改变。特别是磴口于1929年经国民政府批准直接设县,相较于内蒙古其他地区由厅或设治局逐渐发展为县级政区的过程,这一政区...
查看详情 >> -
清朝“直省-藩部”二元结构下的边疆治理经验02-13
摘要:清朝在入关前即统一了漠南蒙古,明清鼎革之后清朝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乾隆朝大一统时,清朝疆域内的藩部相比清初更多,故清朝“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有所强化。清朝在直省和藩部地区推行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即在中原直省地区总体实行府州县体制,在西藏、蒙古、新疆等藩部地带大体实行具有一定自治权的特殊体制,如札萨克制、噶夏政府制等。通过研究清朝在藩部地区实行不同政策所带来的影...
查看详情 >> -
从“滇国三印”看西汉时期的西南边疆治理02-13
摘要:“滇国相印”丰富和拓展了早前发现的“滇王之印”与“益州太守章”的价值与意义。“滇国三印”透露出西汉武帝“以滇国之地设置益州郡”之后的滇国、益州郡的重要信息,切中西汉时期“四裔藩国”“初郡”等边疆治理的重要问题。印章文物与史料记载相得益彰,共证西汉王朝对滇王、滇国、益州郡的管辖与设治,既不同于内地,亦有别于其他“藩邦”,具有鲜明的西南边疆区域特色。 关键词: 滇国三印 益州郡 初郡 ...
查看详情 >> -
时局与边疆:民国时期边政学的发展历程02-13
摘要:“边政”一词古已有之,但赋予“边政”以现代意义,并将其作为一门学问提出来作系统的研究,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情。在抗战建国、学术救国的大背景下,传统边疆史地研究吸纳了现代民族学、人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以边疆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为国民政府的边疆治理服务,熔铸成一门新兴学科“边政学”。抗战胜利后,随着时势的转移,在战时特殊国情下形成的热门学科边政学逐渐式微。边政学的发展历程,从...
查看详情 >> -
试论清末“新政”中的西藏地方教育发展——以近代边疆教育为视阈02-13
摘要: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促生了我国西藏地方近代教育发展,这段历时短暂的边疆教育在政策定位、推进模式与推行路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摸索,体现了边疆治理与教育发展双重因素对边疆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交织着中央与地方不同层面的政策诉求,不仅体现了边疆教育的一些典型特征,更饱含着当时中国人富国强边的期待。 本文研究对象是清末“新政”中的我国西藏地方近代教育发展。以往研究主要以民族教育史为出发点展开...
查看详情 >> -
西汉时期西北边疆的民族及其与王朝的关系02-13
摘要: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起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王朝对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对中国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 西汉时期西北边疆的民族历史主要...
查看详情 >>